2021.12.15 RAW 七週年「Local to Local」青森週餐會
- 2022-01-18 訂閱電子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動大爆炸的近幾月,幾乎一兩週就有一次講座,好容易終於迎來了2021年最後一場,而這壓軸場還挺特別 ── 在江振誠 André 主廚邀約下,於一年一度 RAW 青森週餐會中,「以青森 to 台灣/ Local to Local」為主題對談。 有別於前兩年的食材與美術館主題,今年將視角投注於青森在地傳統料理,選出阿房宮菊佐核桃醬、草莓煮海膽清湯、炸花枝餅、甘煮什蔬、鯡魚飯壽司、三角蕎麥麵、嫩昆布飯糰、雞卵等共八道鄉土菜,對應八道 André 心目中,包括蒜味芝麻涼麵醬、苦瓜排骨蛤蜊湯、炸花枝丸、蜜蕃薯、飛魚乾&阿粨、台南魚麵、台灣焢肉以及鹹湯圓等八道在素材和神髓上互見共鳴的台灣在地食,然後,結合二者進行創作。 而我,則負責一一細說這八道台灣菜餚的身世掌故、源流特色以及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的位置和情致。 太有意思的任務。不僅藉此進一步耙梳、理解這些菜色的故事:包括蒜味芝麻涼麵醬與鹹湯圓的四方混融血緣、炸花枝丸之如何躍登台式宴席菜地位、苦瓜排骨蛤蜊湯之鮮與苦甘交映思維、蜜蕃薯的素樸親切、飛魚乾&阿粨的各族各自表述、魚麵與焢肉於小吃世界裡的看似平易實則精緻……同時,再次深刻感受,台灣飲食的既穩穩扎根在地,又多元多端融合的獨特且迷人特質。 而不消說,活動最重頭戲、也是我滿心期待的,當然是 André 主廚的菜了!有點意外是,是出乎這「Local」命題?亦或是 RAW 的廚藝之路的正在演進?這青森宴,和多年積累的既成印象不太一樣,形式與結構明顯簡約了下來,風味組成和手法表現都更精鍊也更直率,準準呼應了青森與台灣這些常民食的本真性格,同時,食材之美與美味之悅也更加清晰凸顯。 比方我最喜歡的甘煮什蔬 vs. 蜜蕃薯,櫛瓜、菊芋、胡蘿蔔、蕃薯等蔬菜烹得蜜甜,卻別具巧思地在下方埋了一方水煮鴨肝,甜中透著腴馥,頗耐回味。炸花枝餅 vs. 炸花枝丸則以炸花枝丸佐以鮑魚肝、鮑魚唇燉飯,簡簡單單,卻鮮爽好吃得讓人瞬間扒光。 嫩昆布飯糰 vs. 台灣焢肉就有些風趣了,明明樸實到不行的昆布包飯,André 卻從神似刈包的外型聯想,任性加上焢肉 ── 且還是奢華版的和牛小排焢肉,佐以菇蕈烹成的旨味醬,濃腴肥美,果然暢爽。鹹湯圓則是一派台灣味的肉高湯,除了以松茸、油菜花、鴨兒芹等取代茼蒿和香菜提點日本味,還忠於青森風用了紅豆湯圓……嗯,嚐來比想像中要和合,鹹鮮共著甜甘,讓人還想再吃的味道。 |
||
→ |
活動:【RAW 七週年「Local to Local」青森週餐會】
|
‧ |
時間:2021年12月15日(三)
|
‧ |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