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套不成對,飯碗
- 2018-08-27 訂閱電子報
-
寫作此文前,因拍照需要,一古腦將廚檯裡的飯碗全數取出擺上餐桌,這才發現,原來我竟然有這麼多的飯碗!
習慣天天在臉書IG或微博關注我的家常餐桌的朋友應該早就發現,雖是兩人同桌吃飯,但我家的飯碗卻極少成對。當然非為日本常見的一大一小、最多顏色有別的所謂夫妻碗,而是真的從樣式長相甚至材質都截然互異。
是的。出乎一向以來的喜好與習慣,有限預算與空間前提下,為了能夠多樣擁有,我的餐具杯具從來極少成組成套,尤其飯碗,也定然一只一只分開採買,無論如何就是不肯一樣。
因此,多年下來,就這麼累積了各種不同飯碗,形式有大有小、有圓有椎、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窄有闊,有的一任渾圓、有的碗口外翻,有的光滑亮潔、有的略帶迷人粗糙手感,材質則瓷、陶、木器均備。
來源則因器物本身的血緣關係,全數來自以米為主食的東方國家如台灣、日本、柬埔寨、越南以至韓國。
——雖時下不乏西方餐具品牌因應亞洲市場也有飯碗出品,但不知為何,目前所見,從尺度、形體、角度到手感,總顯得有些尷尬僵硬;特別經常少了底部的圈足、或即使有卻明顯高度不足,難能握持,看著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隔靴搔癢般的違和感,怎麼樣都不合意。
而不同產國的飯碗,也各見丰姿情調。台灣的碗,獨鍾的是復刻古早碗:沉甸甸厚實量體,略帶拙趣的幽藍鑲邊,碗身綴以手繪或打印的葡萄、金針、竹籬圖案,氣韻憨厚樸雅,還多幾分人親土親的熟稔熟悉,深得我心。
越南、柬埔寨的碗,與台灣碗彷彿兄弟姊妹般的神似,同樣流露著令人安心的扎實敦厚氣,卻是嫣紅釉色、花朵蟲魚紋繪飛舞,更多幾分嫵媚。
日本無疑最多元,也是目前所藏佔比最高的碗。隨產地、窯元、工坊、製作者、陶瓷或木器而形貌紛呈互異;卻也是一眾碗裡最顯細膩精巧的一類,含蓄嫻雅、潤澤生光,看著用著總覺心裡安靜。獨沖繩是小小例外,想是出乎南國血統緣故,分外散發幾許放獷不羈。
只只個個不同的趣味,在於自可以縱情活潑配搭——橫豎餐盤湯碗已然熱鬧鬧形色款式各自為政,飯碗當然也跟著放肆繽紛: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大或小或窄或闊或圓或錐、或陶或瓷或木或白褐青紅……交互輪替穿插、兩兩捉對登場,日日餐餐都有嶄新心情味道,其樂無窮。
玩得搭得任性,遂難免越嫌不足,總常想著添新。這會兒一桌子排開,方才驚覺似乎有些貪婪太過,看來日後得稍微節制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