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皿,與盅



可能已有不少讀者從我的《日日三餐,早‧午‧晚》書中文字和餐桌分享裡知曉,自小台南家裡耳濡目染養成的習慣,飯後吃水果,一定切盤。

除了葡萄、荔枝、草莓等可以一口吃掉,其餘,即使再難對付的水果,也絕不原顆啃咬,定然好好去皮去籽切塊盛盤。

為此總有人笑,明明做菜最是偷工貪懶,怎麼吃水果這麼不怕麻煩……非也非也,對我來說,反是一整顆啃得咬得嘴痠牙累且還汁渣四濺難以收拾才叫麻煩,還不如先稍微費點功夫廚房裡分切處理了,乾淨俐落盛裝容器裡,持叉悠然享用,才是真正方便舒坦。

也因日日餐餐都有水果切盤為伴,遂而水果盤水果皿水果盅也是咱家餐具裡極是不可或缺責任重大的一項。

但有趣是,此刻回想,有些驚訝是,平時採買之際,不知為何卻從來不曾把這用途真正放在心上,眼裡意識裡全只為正餐所需搜羅設想。

然漸漸的,就有那麼幾只盤皿、碗盅,自然而然從那邊廂跨界過來,開始頻繁在餐後水果時間粉墨登場。

這些皿與盅的第一共通點是,個頭都不大。畢竟家裡只兩人吃飯,多了徒生負擔,尤其堅持現切現吃、吃多少切多少,才夠新鮮多汁味上乘;所以,約能容得一到兩顆切開蘋果或橙柑份量,剛剛恰好。

正圓造型佔比最高──此點純粹出乎情感因素,只因自小到大所見所用水果盤從來最多皆是圓形,遂除非偶爾(但極少)與菜餚同時上桌、另有搭配考量,否則不知不覺伸手所拿所選都是圓盤。

盤型深度足夠,可將水果聚攏著堆高高,視覺上豐盛喜氣討巧且好叉好拿,遇有水份多的果物,即使略有搖晃也不怕外溢弄髒桌面。

若如草莓、葡萄等不需切分的小巧水果,則常以碗或盅盛放,尤愛開敞開闊碗緣與玻璃材質,滿裝後很是豐饒好看,且吃多少剩多少一目瞭然。

而檢點此刻常用的這幾件,年歲最老,來自茶藝館「紫藤廬」,是年輕時學茶時期所備;原本是用於盛放紫砂與紅泥小壺的茶盤,形貌澹泊素雅,盤裡一圓未上釉的「澀圈」,復刻自古早陶瓷器的「疊燒」痕跡,別有意趣,是當年我的心愛茶器之一。

後來,日常泡茶方式改變,極少再需要動用此類茶盤了,於是,就這麼理所當然從茶具櫃遷進餐具抽屜;且因這淡雅氣質,不忍以濃油菜餚沾染,遂除涼拌菜和點心外,最常是各色餐後果品,簡淨清爽。

之後,接續加入行列的果皿夥伴,形制遂也大多雷同:沖繩讀谷「一翠窯」,是其歷來作品裡相對較顯素樸的一只,然沖繩陶器那奔放率意個性依然款款流露。日本美濃燒「THE MODERN JAPANISM」的「komon」系列「麻の葉」小砵則是傳統窯元的創新之作,黑白紋案大膽奔放,甚是奪目。

會津本鄉燒的「樹ノ音工房」的粉引白小砵,以名為「縞」的手刨技法於盤裡刻鏤出細細條紋,讓直紋控的我分外傾心。




※ 全新著作《日日物事》已經正式推出!長年點滴薈萃而得,對餐食器皿、杯壺飲具、廚房道具、日用家品等物事的心得心情、思維思考、啟發感發,盡在此中,一定要捧場喔!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