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因寫作年度新書《紅茶經》緣故,將手邊常用紅茶道具做了一回全面檢視盤點;遂對茶器茶具之一路相伴歷程,不免多有感發感慨。這其中,茶壺,可算特別百感交集的一類。 身為日日泡茶、喝茶,將茶視為人生重要必要事的愛茶人,對於茶壺的形式機能與實用上手程度,不免多有執著。 所以過往,每每談到我個人如何看待設計,最常舉茶壺為例:「一只茶壺,不管長得再怎麼絢麗奪目,若不能泡出香氣四溢、滋味俱足的好茶──相信我,那些方的尖的扁的稜稜角角的、不能容得茶葉在茶壺裡自在旋轉跳舞的,通通不行……無法真正走入、融入生活裡,到頭來絕對只能讓人一時短暫驚奇,最終,必遭厭膩揚棄。 」 但說真的,我自認所求並不算挑剔:形式渾圓矮胖、留予茶葉足夠的空間,壺嘴曲度、長度、口徑與壺身比例對應適當,壺把穩妥好握,材質以保溫傳熱穩定的陶瓷為佳,顏色獨愛白色、可以清晰展現茶湯光澤同時搭配寬廣,樣貌簡約優雅有韻味,大小則約容 2∼3人份量剛剛恰好。 尤其不愛常見內附的長筒形濾網,空間不足,茶葉無法充分伸展活動,風味常隨之大減;最偏好是近年越來越風行、直接於壺身內壁與壺嘴間設置濾孔或金屬濾網濾茶,最貼心好用。 ——嗯,結果一路數完後自己也覺刁鑽。事實上,也因了這些堅持,多少年來尋尋覓覓,總難圓全。 然而,雖說生來一點不肯遷就敷衍個性,但畢竟一百分合心合意好壺難得,於是,八十分、九十分,大致符合標準茶壺就這麼慢慢一個一個來家,且長年下來日久生情,一旦用熟了,即使後來添了新壺也不曾稍減眷愛之心,日常裡依然經常輪用,不忍捨離: 最早期、已然陪伴超過十五年的,是來自日本紅茶專家高野健次的紅茶店Takano、以及購自吉祥寺的普羅旺斯LES SAISONS的CAFE CRITIQUE茶壺,一者形制正確基本、一者樸拙裡流露淡淡鄉村風,都頗合用。 歲數約十年的ZERO JAPAN雖壺口略短,但得利於精心設計的活動金屬蓋,單手就可開闔,十分爽利。 最淺齡的日本白山陶器MAYU茶壺與Kinto的COULEUR波佐見燒茶壺,則是如前述、在壺身內壁與壺嘴間設有濾孔的壺型;特別前者,從比例恰到好處的壺嘴、寬大好握的壺把到方便拎取的半環形壺蓋摘鈕都深得我心……若濾孔大小能再細緻些,就真的幾近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