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動我的十本書



跨年時刻又到!而依照慣例,也是我藉機審視過去一年來的閱讀、從中選出最傾倒感動難忘的十本與大夥兒一起分享的時刻。

今年對我而言,由於原有住所翻修改造完成,居家與生活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變──雖說還是一樣忙得不可開交,但心情上氛圍上毋寧自在安頓從容許多。

而也許因著這安適,檢視年來書單,閱讀量也比以往更有提昇:近七十本書、總頁數共一萬五千多頁……說多不多,但也是緊湊步調裡累積而來的成果。

七十選十,頗有猶豫難捨,幾度增刪割捨,斟酌推敲良久後方終於定案。所選十書之類型分布:飲食3、建築與設計3、小說2、散文1、歷史1,一如以往,比例仍大致符合我的素來讀書喜好和取向。

值得玩味是,將閱後心得一一整理條列完畢後才發現,頗多所思所感都與食安風暴有關,即便完全無涉飲食之書也不例外。此刻,陰霾未散沈痾難解,看來這思索在未來一年應該還會持續。

無論如何,2014年裡,這些書不僅給了我或美好或深刻的閱讀時光,也讓我的智識視野見地與思考都因而有所精進與成長,在此深深感謝。

最後照例再次聲明:毫無疑問這是來自一名「非主流閱讀偏食者」的一份「非常個人」的書單。主要以我年內讀完者為選書範圍,出版時間除少數落於2012年,其餘大多數都在2013年夏到2014年秋之間。有些心得品評已曾張貼於《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作品區〈書房集〉中,部分則還尚未登載,剛好趁此次一起發表。



另外,由於其中有兩本的同作者同系列作品也讓人愛不忍捨,遂附註文中以為記錄。

順道一提,今年,個人閱讀之外,我自己在出版上也還能守住歷來一年一本的成績單:十月推出的《旅人之窗,關於旅途中一次又一次與「窗」的邂逅;五十扇窗,五十個故事,是十多年來走遍四十幾個國家的我,看世界、看旅行的五十個角度。還請一起捧場!


──「2014,感動我的十本書」書單如下,很開心能與


 

《吃的美德》.Julian Baggini.商周出版




今年讀得特別津津有味的一本書。主題是飲食,然強烈勾動的卻非饞涎,而是隨而不停萌生、迸發與流轉的意念與思緒。

22個有關食物或吃的問題。對我而言,雖說其中許多答案和結論事實上在近年來全球飲食領域內的不斷反覆探討與辯論中已然逐漸輪廓清晰;但此書最可貴是,作者在深入思考、追索與探究的同時,將這思索思辨過程和脈絡縝密細膩且優美地完整呈現

眼前。 因之彷彿隨之走上一段瑰麗的思維旅程,不僅讓我們再度正向面對了這些當代飲食的大哉問,也從中得到更多面向和角度的看法與啟發,獲益良多。

 

《耶路撒冷三千年》.Simon Sebag Montefiore.究竟




懷抱著對這城市的驚艷與百感交集旅行記憶而翻開這本書,結果出乎意料成為可能是有生以來最辛苦的閱讀經驗──從去年末開讀,之後總是每隔幾章便因沈痛太甚而不得不停下,整整拖磨近一年才終於全數讀畢。

不停喟嘆是,雖人皆稱聖城,然圍繞籠罩這城的竟是加倍殘酷慘烈的重重爭戰、殺戮、仇恨、權謀、血腥,彷彿人類之愚昧盲目荒謬醜惡的縮影,無比心驚。

然奇妙地,苦讀之際,正好逢上國內黑心食品風暴一波波越加熾烈當口,所牽涉問題與層面太廣太深,令人無法不越來越意冷心灰;卻因這本書,讓我逐漸走出沮喪……

── 是的。就連在高舉神與宗教之名的所在尚且若此,那麼我們憑什麼相信、要求做食物的人個個都能都該誠實正直慈悲有德?

但換個角度想,這又何嘗不是人類的矛盾多樣和複雜:攤開歷史、放眼四周,即使再黑暗的地方、再黑暗再絕望的時代,從來也不曾少過愛與良善,以及對這種種的孺慕與嚮往。

光與希望一直都在,端看,我們要奮力看向、走向、擁抱哪一方。

這世界如是,食物亦然。

 

《小建築》.隈研吾.五南




說來有趣,有幾位建築家,其文字著作和觀點對我的啟發與影響,明顯遠比他的建築作品大得多。隈研吾可算其一。

本書延續他長年來對「小、弱、負、自然」的建築的一系列探討,卻因探究與寫作過程中適逢311震災,使這思考於是更加深沈痛切、細緻綿密;更進一步反省「堅強合理又巨大的建築」其實「到頭來就如同空中樓閣」,反是「直接與大自然交流對話,直接依存於自然而自立的小建築」的真正踏實和諧永續。

讀之感慨萬千。事實上,不獨建築領域,此時此刻身處食安風暴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各種面向裡都正一步步陷入「大而寡頭集中」的泥淖裡苦苦掙扎、無從逃脫無從選擇?

來不來得及就此覺醒,走出追求「堅強巨大」的迷思,朝向「小而百花

 

《失去貞操的橄欖油》.Tom Mueller.時報出版




近幾年來讀過談橄欖油最完整翔實也最生動的一本中文書。橄欖油之歷史、門道、講究、品種、產地特色、此刻發展與趨勢、以至享用之樂之美之趣歷歷;還同時深入探索席捲全歐甚至全球的偽造詐騙黑心橄欖油現況……

果然一如我常說的:「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有食物,就有黑心。」

當時代飛速前進,全球化商業化的介入,致使土地與食物與人之間的緊密鏈結逐步斷裂,所產生的苦果,無人無地能夠置身其外。

問題只在於,我們願不願、能不能繼續漠然盲目吞忍下去。

 

《遠離非洲》.Isak Dinesen.紅桌文化




沒想到,我竟然是在戀上電影這麼多年後,才終於和原著相遇。而扼腕是,中文版發行時間上的不湊巧,致使無緣將之帶往彼地、感受享受實境與文字的奇妙交會……

著實迷人的一本書。非洲風土人事之美、之幻,在時代播弄下的累累傷痕,以及作者對自然與這片土地的摯愛、於無邊平野間淬煉而出的遼闊眼界胸襟,在細緻悠揚如詩如歌、令人心魂俱懾的優美文字刻劃下,歷歷展現。

讓我不禁想:這般硬生生擦身而過,或者正也是書神或非洲之神的冥冥安排吧!讓我得能在親身周遊體驗後,隔著千山萬水之遙,透過書頁沈潛靜靜回憶回味那兒的一切。 於是,不管是曾經眼見身歷的種種,以至書裡的字字句句景象意念,每個分秒細節,咀嚼間,一一加倍深刻加倍芳

※ 續篇《再見非洲》則是相隔二十二年後方才出版的追記。也許因著經過多年的沈澱與咀嚼,感覺對那片土地的愛意與懷念似乎一點不曾稍減,此中人物故事、情致情思卻更深切靈動,非常迷人。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Sarah Rose.麥田




今年讀得最入迷的茶書。作者以重重考據、大量史料為本,生動細膩地娓娓具現了Robert Fortune、這位在茶史上絕對重要卻甚少被著墨的關鍵人物的冒險故事和心路歷程。

尤其站在東方愛茶、寫茶者立場,能從西方角度重新進入這段歷史,猶覺難得。不僅因而有了更開闊的觀看與理解視野,過往的疑惑與疏漏也覺多有解答,獲益良多。!

 

《人質朗讀會》.小川洋子.麥田




和前本《沉默博物館》味道上有一點點近似的作品,以一個又一個看似平淡安靜卻帶著些許奇異和深意的故事串起。而最令人玩味是,明明悲傷的背景設定下,故事情節字裡行間卻隱隱然流露著閃著微光般的希望和溫暖。

這是小川洋子現在的樣子吧!曾經她筆下讓我次次哀痛流淚久久不能自己、甚至一度畏怯不敢展卷的絕望和殘酷,此刻,竟宛若一股溫柔流入心間的熱流……特別閱讀之際,剛好逢上今年裡一段段心焦心痛、失望與祈望起伏交織,卻心知仍是定得在自己所屬的位置上、鎮定靜定奮力如常前去的時刻,彷彿從中得著,些些許的力量。

 

《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塚本由晴.臉譜




對窗始終有著深切的執著、甚至還出了以窗為主題的書的我,好像一直在等著這樣一本書出現。

一樣是一本窗之書,卻是從窗本身之樣貌、形制、結構、系譜出發,並從不同時代、國度與街景的角度,細細調查、呈現、對比、論述。對窗之愛好者而言,著實無比傾心受用。

尤其深入介紹了各國各地對於既有傳統之窗、建築與街景之歷史遺產保護所投注的心力和完善制度,讀之豔羨嚮往,同時慨嘆……

※ 一併列上此書之前本姊妹作《窗、光與風與人的對話》:形式較單純輕盈,藉由照片、手繪與簡單文字勾勒世界各地一扇又一扇不同面貌的窗,取樣廣泛龐大,也很好看。

 

《白》.原研哉.木馬文化




很欣賞原研哉的設計,卻是第一回閱讀他的著作,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此書從「白」出發,談顏色、談美、談設計、談從這種種延伸出來的事與物;特別是回歸觀照至日本自身文化與美學哲思的篇章尤其引人入勝。

 

《陌生人的慰藉》.Ian McEwan.漫步文化




也許可視為暗黑版《魂斷威尼斯》。看似平淡不著邊際的書寫裡,卻默默湧動著奇異不安、讓人喘不過氣的洶湧暗潮。尤其最引人入勝是字裡行間隱隱然指涉的威尼斯風景,雖從來不曾明確說清,卻已為摯愛此地的旅人勾起無限甜美回憶。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