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是座不夜城,夜市以外,還有無數個性小吃店。特別找來飲食作家葉怡蘭,她有台南人的舌頭,精選了四家消夜小吃,每間都是台灣獨有的味道。午夜十二時後,夜市漸漸變得水盡鵝飛,這時轉場往小吃店就對了;愈夜,愈有人氣。店,不但服務夜班人,也喚醒早歸人的味蕾——盼你多留一會……
談飲食,台北名人專家不少,但懂吃、懂威士忌,還得到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認證,葉怡蘭則是個女中英豪,在台灣只此一家。葉怡蘭約二〇〇四年開始認真地喝威士忌、研究威士忌、寫作威士忌,此後與調酒師對談,甚至開設威士忌課程。也因為飲食的專業,讓她較常人更重視酒食搭配……
2004年,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在台發行,同年,葉怡蘭前往威士忌的原鄉蘇格蘭,被那兒的人文風土所造就的醇美酒香驚豔。回台後,她除了鑽研威士忌,更從個人專長出發,開始探索餐酒搭配。2013年,她獲蘇格蘭雙耳杯執持者協會授勳為「雙耳小酒杯執持者」,這回她將帶著大家走入浩瀚的威士忌世界……
訪問前,本以為葉怡蘭家中布滿來自世界各地生活道具,畢竟,她曾被冠上「戀物作家」封號,對物品質感極為講究,且熱中蒐集茶道具。但此刻卻不見壯觀的茶杯蒐藏,僅餘廚房兩排開架及櫃內擺放常用杯組,原來,三年多前住家經歷徹底翻修,讓她對自己的戀物哲學有了新觀點……
從事美食、旅遊與生活寫作的葉怡蘭,在經歷了多年來世界各國的遊走,品味過眼前無數的精緻甜點與美饌佳餚,想知道台北市究竟是哪些法式甜點店,通過了她刁鑽精闢的味蕾,而她又是如何透過甜點的風貌看待人生的層次與境界呢?快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
從2006年便接觸《紅蝦指南》的葉怡蘭說:「到義大利使用《紅蝦指南》,尋獲滿足自己美食需求的準確性非常高。」因為此評鑑的方式相當多元,餐廳評鑑更把較正式的「高級餐廳」、輕鬆隨興的「小餐館」等不同性質的餐館劃分後進行評鑑,且部分「小餐館」還會加入「最高性價比(C/P值)」的評分標準,讓讀者在預算方面有所依據……
做菜20年以後,葉怡蘭已全然了解自己對廚房的需求,「一個好的廚房,是完完全全合乎所用。機能是第一的。」也不愛廚房中的黑暗死角與髒汙,中島反而是出乎實際,「我發想中島廚房不是為了它很美麗,而是因為它完全沒有死角,很多人覺得中島廚房很難清理,其實正相反,即使油噴到四周,我拿一條溼抹布擦就乾乾淨淨……」
到日本吃蟹,北海鱈場蟹(帝王蟹)是十分想當然爾的選擇,不過對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來說,至今體驗過最難忘的蟹料理美味頂點,卻是在京都府近丹後半島上吃到的「夢幻之蟹」間人蟹宴……
「哇!四神湯跟今天的酒都很搭耶!」早午餐時間,葉怡蘭、James及林裕森、陳匡民已在台北大稻埕慈聖宮前的廣場開飲。慈聖宮小吃沒有厚重繁複調味,吃起來清爽舒服。葉怡蘭提到,這才是傳統小吃真正的樣子,「新鮮現取的食材,很點到為止的做法。」佐搭紅白酒,紅酒選酒方向以低單寧、風味柔和為主,白酒則是一甜一干……
「我不想把這類西廚貼上新派標籤,因為我覺得這正是當代西餐本該有的樣子。但這樣的發展對台灣餐飲業有很大的意義:首先是讓台灣的西餐終於有了應該要有的樣子,展現出高度成熟的工藝與完整形式,同時思考在地。另外也讓台灣在國際間有了能見度──讓台灣的西菜正式進入全球廚藝脈絡,在世界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位置和聲量……」
一次北海道之旅,讓美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愛上了駕車旅行的率性與自在,此後幾乎每一兩年都會和先生Jeffrey規畫一趟海外自駕長途旅行。2015年他們重返克羅埃西亞,為的不是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而是一年前郵輪之旅短暫停留的驚艷,讓她非得回到這亞德里亞海濱的古城細細探索,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景在呼喚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