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麵控天堂(下)



話說乾麵此物,從台南一路吃到台北與其他地方,深覺本身原就屬台島因應常日街頭飲食所需而生的獨特混血產物,不同地域各見不同身世滋味風貌。而基隆這裡,來源眾說紛紜,從古早的福州廈門、到近代的山東老兵都曾聽聞;但和他處不同在於,麵條寬扁微黃透著鹼味、稱「廣東麵」,推測與廣東也有淵源。

拌麵油醬也各擅勝場。最得我心,是如赫赫有名、可稱孝三路一霸的「三角窗麵擔」、不遠處的「阿忠麵店」,以及仁愛市場內的「珍懷念古早味」與附近的「甘家麵店」這般,淨白極簡,單單就是豬油、油蔥、豆芽,一點醬色也不見……許多人常會再以桌上提供的甜辣醬調味,但我定然不加,單單就是徐徐拌開細嚐,便已覺香與味與韻幽芳綿長。

另種會再調入自家配方的濃稠油膏,如名氣不下於三角窗的「長腳麵食」,以及同在仁愛市場周邊、我極常吃的仁五路上的無名麵攤,豐濃鹹甘,也是特色。其他口味醬料如肉臊、沙茶、麻醬則雖也有,但就不若前二者普及常見。

值得一提是,吃乾麵,在地基本標配是餛飩湯。在基隆,若是麵出色,餛飩往往也極佳,個頭小小皮薄餡潤,口感味道都好。



乾麵之外,另一讓我格外留戀者,則是什錦麵。

常讀我的飲食文字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我愛極什錦麵:看似尋常,卻從選材到高湯到火候炒工鑊氣,每一環節都是功夫手路;且最難是只能一碗兩碗炒煮,無法大量烹製出菜,遂而雖光芒遠不若牛肉麵、滷肉飯,卻是我心目中台灣常民廚藝代表。

也因這無從量產特質,好什錦麵往往一出名、開始大排長龍便很容易崩壞,反是隱於街巷煙火間、鄰里熟客長年依賴的樸實店攤常有驚艷之作。

為此,總習慣隨時隨地尋覓好什錦麵的我,馬上就察覺,基隆委實難得寶庫。原因一如前述,繁盛龐大日常外食消費市場支撐,各式炒飯炒麵熱炒店攤百花齊放,美味什錦麵當然俯拾即是。

而若說孝三路一帶為乾麵首善區,在我的基隆味覺版圖裡,什錦麵之精華區,則非仁愛市場莫屬。



話說仁愛市場盛名,其實早早就已在小吃饕客圈中傳揚;特別兩棟相連建物的二樓,店家櫛比鱗次,宛若基隆美食縮影,每到這兒都如入寶山,不管來多少次都有新發現,吃之不盡。

市場裡向來眾所矚目明星焦點,當屬物美價廉的生魚片攤,然對我而言,最是心折卻是什錦麵。

在這裡,小吃種類雖不少,卻以什錦麵熱炒攤檔陣容最堅強,從一樓到二樓,沒幾步距離便見一家,被我暱稱為「什錦麵競技場」,算算至今所訪超過十家,卻猶覺應該還未盡數涵蓋。

最迷人是,市場裡新鮮現取上選食材為支撐,料好實在是必然,但風味卻是個個不同:「218」的爽勁鮮美,「阿炮」的鍋氣飽滿,「阿中」的醇潤,「延三阿寶」的別出一格以柴魚湯底提點甘甜,「阿嬌」的人氣興旺,都耐人回味。



而除了十足台味的什錦麵、身分混融的乾麵,北方麵食也獨到。

想想也覺奇妙,說到此類食物,照理長年住居的台北才是各方公認大本營,但在基隆的幾處邂逅,比方「小山東手擀」的大滷麵,「信奕」與「港邊」的牛肉麵以至「德基」的水餃……其味其技真淳扎實,比之台北各名店全不遜色,久久不見還會念想。

證諸基隆「麵」之實力魅力無比強大,誠服心悅,流連忘返。

 

→ 基隆,麵控天堂(上)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