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飲食流動與交會軌跡 — 近期幾本書之讀後記


 

《京都喫茶記事》.田中慶一.日出出版


睽違京都兩年六個月又七天,只能持續藉閱讀懷念。

是一本極其翔實綿密的京都咖啡店史記,年代跨越整整一百五十年,從十九世紀中後葉,日本開國與京都伏見鳥羽之戰後、隨西化與現代化腳步的初興,一直談到二十一世紀此刻、疫情全球大爆發前的多元蓬勃榮景。

而京都咖啡店的面貌變遷:牛奶館→咖啡廳→喫茶店→咖啡店/café 的一路演化,以至發生於全球咖啡領域的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浪潮的進程如何在京都以著純然在地的節奏和形式次第推進、繁衍、成形均歷歷此中。

而對摯愛京都如我而言,分外動人則還有,同時展現此中、非常京都性格的,對品質、細節與極致可能性的一往無前追求;以及,在這不斷邁進歷程中,一方面對新趨勢新流風抱持熾烈求知熱情、廣納與包容胸襟,但同時間伴隨醒覺的,是更堅定的,對舊有的、古早的、悠久的一路走來軌跡與自我特色的執著守護、傳承、珍惜。

還有,貫穿全書,京都咖啡店系譜的細細追索、鋪敘,此城人事人情的彼此緊密關連、牽繫油然展現其中,令人動容。

成為窺看京都、理解京都的另一絕佳角度。讀之,昔年京都咖啡時光腦海裡心版上不斷流轉,只祈願,再會有期。



 

《歡迎光臨町中華》.北尾杜呂.馬可孛羅


與前本《京都喫茶記事》一樣,也是一部深刻記錄了外來飲食於日本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繼而成長茁壯成自我獨有樣貌與勃勃生命力的動人記史與記事。

說的是「町中華」:「町中華是那種在任一街區都存在一兩間的大眾料理店」,「方便、能在短時間內上菜、一千日圓可以吃飽就行」……是雖起源異國,卻因緣際會深深融入日本在地市井庶民日常生活的料理店形式。

自言「年輕時深受町中華照顧」的作者,有感於此類型食舖的正逐漸沒落,除了自組「町中華探險隊」四處搜獵、記錄相關店家,並以此書娓娓述說歷來發展源流與人事物事故事。
尤其引人入勝是,不僅隨作者之筆與腳步,細細瞭然了町中華的一頁歷史,更從中窺見,日本自二戰至今的飲食面貌演化與變遷:

因戰後食物匱乏加之美援麵粉的大舉進入而促成麵食的普及(在台灣也可發現同樣的繁衍路徑),拉麵與煎餃如何藉著町中華之興而一步步成為街頭遍見的國民料理,泡沬經濟時代的蓬勃外賣風景,外來中菜與在地和食如何在町中華內和諧攜手一體……

還有,明明產自日本的味精竟然是藉町中華之力才終於反攻回日、並成為作者心目中町中華的代表風味(苦笑),大品牌集團式連鎖店崛起後對社區獨立特色食店的打擊,以及,在走向衰微同時,此刻經營者們如何藉由緊密的彼此連結和強烈願心奮力再起。

讀來不僅津津有味食指大動,也再次對這世界與各時代裡的飲食流動、交會形貌軌跡又有了更開闊紛呈深入的看見和領會,感觸啟發良多。

 



《巴黎小書店》.Nina George.皇冠


和去年分享的《莫斯科紳士》類似,對我而言,又是一本有別於素來偏好的深沈複雜安靜悠長類型、單純讓人以「享受一個好故事」的愉悅暢爽心情讀下的小說。

從背景設定、故事結構以至情節鋪陳都極別開生面精采有趣:

擁有一艘以平底船改造而成、長期停泊塞納河畔的書店「水上文學藥房」的主人翁,雖能如開藥方一樣以書療慰受創人心,自己卻因愛情的失去而行屍走肉鬱鬱寡歡長達二十年後,因一封信的觸動而終究奮起,發動書船,和同正惶惑中的友伴一起駕船溯河而去,迢迢追尋、期待拾回,或錯過或以為難覓的人生和愛情。

以書、以旅程貫穿,然全心全意專注談的其實是愛——關於愛的神奇和奧祕,關於人在愛裡的渴望和憧憬、脆弱和怯懦和痴愚,以及卻也同時矛盾並存共生的執著相信、洞見清明和勇氣。

故事環環相連緊扣人心,文字描摩生動入微優美細膩,而穿插此中、宛若法國電影般通篇叨叨絮絮的一段段綿長對話中滿溢橫生的慧思雋語尤其深刻入心。

而對我來說,分外引人入勝者還有旅程中所經所歷的風光點滴:自巴黎出發經羅亞爾河、一路南行至普羅旺斯地中海岸,田園、林野、村莊、城鎮、酒鄉、海濱……那些過往曾踏足或嚮往已久的景致,隨情節推展、一幕幕栩栩歷歷眼前,留連往復咀嚼再三,神馳神往神迷。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