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生活茶



去年,偶然來了一個特別的邀約,請我在一場大型茶展覽中舉辦一場茶會,呈現「英國茶席及其文化美學」。

當下一聽,便覺我絕非合適人選。

因為,我雖研究茶、寫作茶,鑽研焦點集中於紅茶,因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茶文化確實也在涵蓋範圍中;但和一般想像可能頗有落差是,談歷史、談沖泡時,雖然西方茶道具之源流演變茶席形式、周邊儀節也都兼及,但事實上只作為研究與書寫論述內容之一,生活裡並不真的實踐。

是的。沉醉紅茶數十年,如歐洲高級飯店或相關書籍圖冊那般,雍容精緻名瓷名器名壺名杯以至豐盛澎湃點心三層架等整大套氣派擺滿一桌,在我家裡,定然是永遠不可能出現的畫面。

即連走入紅茶世界前,大學剛剛畢業,一度拜師修習台灣茶藝,也曾紫砂紅泥黃泥壺、茶夾茶則茶針茶巾茶海茶盤茶杯茶碗蓋杯全數齊備,家裡認認真真工工整整小壺小盅小杯行禮如儀照章練習演示好一段時間。

甚至,隨視野與興趣的漸廣,從台灣茶、西式紅茶而後日本茶,各種茶領域一步步都有涉獵觸及,結果是,台灣茶用台灣茶法台灣茶具、紅茶用西式茶法西式茶具、日本茶用日式茶法日式茶具…… 且先不提得熟習這許多茶法有多繁瑣耗神,光是器具,就堆得整家裡滿櫃滿架滿坑滿谷,多添煩惱負擔;結果是,本性貪懶隨興率意如我,江山易改,沒多久就全丟開捨離了。

之後多年,我之泡茶,永遠是廚房一角檯面上,道具極簡──光光就是木托盤一壺一杯或兩杯,水沸後,簡簡單單幾分鐘快手沖倒,一滿杯捧至餐桌或沙發上……其實最多是書桌上電腦前,輕輕鬆鬆享用。

對我而言,茶即生活。排場講究太過委實煩累,信手拈來任情自在,才是怡然好味道。

但這反樸歸簡,可絕非漫不經心隨意任意為之,而是多年來專注於茶之本質本身,並審慎採擷、觀照東西茶儀茶學步驟思維概念之長之華,咀嚼歸納而得;從中領會,泡茶之道其實並不複雜,大致就是幾個關鍵因素:「水量」、「茶葉量」、「時間」、以至「溫度」的彼此消長變動、斟酌拿捏罷了。

這一開悟,便漸漸越覺開闊,一以貫之後,不管泡的是何國何地何種何類茶,再不囿於任何規矩章法器物,緊依基本原理原則,都能萬變不離其宗、單招一壺一式走天下。

最重要是,茶的沖煮只是手段與過程,隨產地風土、種作製作、茶種茶類茶款等每一先天後天環境條件的差異所構築而生的這紛呈萬象茶世界,才是真正令我流連、探索窮究不盡的核心關鍵。

這是,「生活茶」。每和人談及,我總愛如是說。

正如我的《紅茶經》自序文末所寫,我的原本茶與人生哲學:「濃不如淡、多不如少、熱不如冷、高不如低、重不如輕、快不如慢」,飲茶數年後,又再加上一句「繁不如簡」。

化繁入簡,灑脫放開,方更有滋有味有悅有樂,無入不自得。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