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區,對我這台南長大的外鄉人來說,曾是一個讓我既目眩又困惑的地方。 十數年前,從台南來到台北定居,當時落腳之地,就在東區商圈附近;不多久,工作地點也跟著就在最最中心點的頂好名店城樓上。所以,自然而然,從生活到工作,東區,就這麼成為我與台北城市間,聯繫與依存最緊密的所在。 我炫惑於東區的喧嘩與多樣繽紛: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聲音、這麼多的顏色、這麼多這麼多新鮮的新奇的物事……,令得早慣於古城凝定自在生活的我,著實目不暇給聽不暇給心不暇給。 然好在,沒過多久,與東區漸漸熟稔了之後,漫遊腳步離了車水馬龍的忠孝、敦南大道,往巷弄裡走,才終是一點一滴,逐步在這巷裡弄裡,拾掇起些許不同的,我始終尋尋覓覓的,自在的、靜定的、生活的味道;也開始能夠欣賞甚至徜徉在,屬於這城市的獨特節奏和樂趣中。 還記得,當時的忠孝四段181巷。——要一口氣擺脫巷口的雜沓人潮直直往後巷走,不多久,就會發現另一個隱藏於巷內常民百姓家之間,全然氣質兩異的聚落。 那時,有咖啡館、茶藝館、花草茶鋪、雜貨鋪、小酒吧,都是小小巧巧、各見風格的小店,自顧自地,就在這巷裡,圓自己的夢說自己的話。彼此間還互相熟識往來,一村子好鄉親也似的,在當時猶然陌生於這城市的的我眼中看來,格外親切。 這裡頭,有一家茶館叫「清香齋」。是知名茶人解致璋主持的茶館。 那時,正逢台灣茶藝風起雲湧的年代,遂而,就在清香齋裡,我第一次接觸到,台灣茶文化裡非常文人的專注的深刻的那一面。於是,情不自禁就這麼報名了清香齋裡開設的茶藝課,從綠茶、青茶、紅茶、黑茶,從茶具、茶技、茶藝、茶思……,我一步一步,走進了茶的世界裡,自此,流連忘歸。 後來,時光飛逝,東區面貌,仍舊隨著它、或說整台北城市始終飛快的追新追變速度而不斷流動著變化著,一逕朝前飛奔著。 於是,181巷,也跟著一點一點改換了新樣:舊的店收了、新的店進來,遊人也更多更擁擠了;而熟悉的清香齋,不知是否因著此城人們的品飲興趣的全盤往咖啡轉向,竟然也就這麼悄悄地走入歷史…… 就連我,換了工作換了住處,生活圈也逐漸不在東區裡了。 但仍舊愛茶、喝茶,甚至還開始寫茶、教茶。然這茶也非當年茶了,工作一日日益發忙碌緊張,常日沖茶泡茶只求簡單迅速,早失了昔年全副道具齊備,用長長時間許多工夫細細泡茶的閒情與心緒。 然而,每一回,打開茶櫃取茶取壺取杯,偶然,再瞥見茶櫃角落裡,當年購自清香齋的那幾件茶具,這一段早已遠了的東區回憶,仍會再次回到心底,彷彿如新。 註:此篇文字,是Yilan因參加由富邦藝術基金會主辦的「2008粉樂町—台北東區藝術展」系列活動中的「城市記憶盒」展覽而寫下。展出內容主要是邀請多位不同領域之城市生活者,蒐錄他們對於台北東區的記憶關鍵物與私密故事,共成集體創作,陳設於敦南誠品書店2樓廳廊。展覽時間至8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