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SENSE雜誌》〈領略日雜無限風采 閱讀滋養人生〉

幾年前居家翻修,經歷過「斷捨離」的痛苦過程後,她挑選雜誌的門檻更高,通常入手的都是具有典藏價值的「特集」,她笑著說,自己是百分百的特集控,看到特集二字,便難以抵抗。「特集版本,把一個東西做得深入,通常達到專書的規模,但又比一般叢書更為精確有系統,去蕪存菁,留下最精華的部分……」

2017/11/29《NOM Magazine網站》〈專訪葉怡蘭|三種台灣人不能忘記的味道〉

在開始討論台灣不能消失的味道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葉怡蘭老師心中對「台灣味」的定義。當然,這很難用隻字片語解釋清楚;她首先表明「台灣味」與「台菜」兩個名詞需區分開來看,接著回答:「廣義而言,台灣味就是這塊土地上的滋味,重點是它必須經過在地化的過程,而且是已經形成共識的味道……

2017/11/10《食尚玩家》〈「台北米其林」飲食作家葉怡蘭:台灣小吃的魅力早已超越星級〉

米其林指南之所以有其公信力,就是因建立在立場嚴謹的評選機制,但缺點同樣是建立在法國體系之下所養成的評選方式,套用在飲食文化不同的城市,多少具有爭議;至於台灣人最偏愛的庶民小吃,即便感動人心的魅力可超越米其林三星,但不一定能招架得了米其林的這套評選標準……

2017/11 《藝文風》〈葉怡蘭 字裡芬芳——閱讀、寫作、旅行與生活〉

旅遊、美食、室內設計三方面,葉怡蘭都有其獨到見解的堅持。最近她寫了一本新書——《紅茶經》,被紅茶的同好們奉為圭臬,這是她探訪各地紅茶的心血結晶與多年來對醉心於紅茶的心得……

2017/10/26《BIOS Monthly》〈淡中有層次的愛情長跑:葉怡蘭的三種早餐茶〉

茶和她之間,用「體悟」來形容可能不夠精確,那更像是一種互相了解的相處哲學。茶不在神龕上,而是伴侶。那是否有覺得不了解對方、感到困難的時候?她像是和茶談了一場淡雅悠長的戀愛:「美好事物是跟你一輩子相關的,不用急於一時。如果覺得困難,一定是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什麼目標,但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2017/10《手感工藝.美好生活提案》〈使用之美,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工藝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不實用的工藝最終只會存在於博物館,被拿來展示而非使用。日本民藝運動的思想家、美學家柳宗悅在他的著作《工藝之道》中提到「用之美」的精隨,器物之於人,不是只有消費性的、物質性的,還要透過「使用」才能看見美……

2017/10《漂亮家居雜誌》〈家就像個生活容器,承載機能之餘還有一切想望〉

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圍繞飲食而生的葉怡蘭,改造後,廚房成了她感到最大滿足的空間,這不禁又讓人好奇,想必待的時間也很長吧?葉怡蘭給了個有趣的答案,「能夠感到最大滿足的地方,有時候與使用時間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廚房的確是她一天之內進出最頻繁的所在……

2017/09/28《聯合新聞網》〈日月潭紅茶評鑑 29歲製茶師包辦紅玉特等、頭等30件〉

葉怡蘭說,過去以採訪作家身分拜訪茶農,個人研究紅茶已經20年,也曾寫過兩本紅茶的專書,很高興能夠應邀第一次當紅茶評審,面對這麼多的茶樣進行評選,真得有「功力大增」的感覺。特別是專注比較各茶區、風土不同的茶樣中,在與評審討論中比對出茶的缺點,感覺……

2017/09/26《聯合新聞網》〈評日月潭紅茶 美食家葉怡蘭:有眼界大開的感覺〉

以往評審都以茶葉專家擔任,今年請來美食作家葉怡蘭擔任評委,加入評茶的討論,讓紅茶評鑑更能貼近市場的品味。葉怡蘭說,過去以採訪作家身分拜訪茶農,很高興能夠應邀第一次當紅茶評審,不但感覺非常刺激,更是專注比較各茶區、風土不同的茶樣,從過去著眼於發掘優點,反而在與評審討論中比對出茶的缺點……

2017/09/26《中時電子報》〈日月潭紅茶賽 邀茗茶作家評選〉

葉怡蘭表示,研究品評紅茶20多年,2003年投入紅茶寫作、教育與推廣工作,2005年出版《尋味.紅茶》引回響,多年來與邱垂豐、黃正宗等專家交流互動密切;2015年7月出版《紅茶經》,並應邀參與評選。葉怡蘭對同時面對數百件茶樣,品評、感受不同茶作的風格與滋味,感覺是……

2017/09《食尚玩家雜誌》〈飲食作家葉怡蘭的餐搭法則 月餅、酒這樣搭,風味相近、口感相宜〉

「濃的配濃的、淡的配淡的,風味相近、口感相宜。酒食搭配的概念皆相通,月餅搭酒也是如此。」飲食作家葉怡蘭如是說,每晚睡前習慣喝點小酒、來口小食的她分享餐搭心得,將月餅口味分為2大類,清雅的「白餡」如白豆沙、蓮蓉、水果餡,適合搭配甜美清雅的……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