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樂淘letao》〈吃不膩「混血家常菜」廚房心法大公開!葉怡蘭的《日日三餐》+快問快答〉

對我來說,「在家裡煮比外食輕鬆太多了」,很多人聽到這句話都很驚訝,我想回過頭來,有個重點其實是我太挑嘴了,我希望我所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首先,它都是必須「好吃」的,所謂「好吃」是什麼,就是有味道,味道是指比方說蘿蔔有蘿蔔的甘鮮,魚有魚的味道,飯有飯的味道,都希望可以吃到飽滿的味道……

2018/12/17《聯合報》〈童年味蕾與廚藝硬功夫 黃婉玲重現阿舍菜〉

同為台南人的美食生活家葉怡蘭,非常感動黃婉玲對於復刻老台菜的努力與帶來的滋養,「這幾年的復刻台菜風潮,有愈來愈多地方在做辦桌菜和酒家菜,但比較完整保留的阿舍菜真的是在這,真的是在大富人家的廚房裡。」

2018 / winter《好吃》〈一小時完成!葉怡蘭的家宴菜設計〉

「在家裡吃 舒服多了。」這句出自葉怡蘭夫婿口中的話,見證了葉怡蘭20年來的日日廚事。即使工作忙碌,仍堅持在家煮食,並發展出各種邊工作邊煮飯、簡便效率又美味的烹調法。「自己吃,簡單無妨,但如果是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呢?」我們問。只見葉怡蘭一副老神在在:「你們來就知道了!」

2018/12/10《NOM Magazine》〈做菜,有邏輯可循?葉怡蘭與主廚陳嵐舒的對話〉

「我做菜實際上是有脈絡的,這個脈絡是一種協調性,其中有很多是來自經驗值。經驗值不只是在家烹飪的經驗,而是長久以來的嘗試還有在世界各地吃到的味道,會發現各種料理都有常見的食材組合。這件事存在記憶裡,烹飪時就會去融會貫通。舉個例子,我有一條心法是「一字記之謂之『鮮』……」

2018/12/03《GQ瀟灑男人網》〈食界女神葉怡蘭,推薦私房調酒五款,帶你輕鬆調出一杯美味 〉

《日日三餐,早午晚》讓我們看見葉怡蘭如何經營日常。她說她其實從來沒有想出一本像是食譜的書,這本書只是她自己認真滿足自己挑剔的嘴的紀錄。不是廚師出身的她,在每天忙碌之餘,如何在廚房求生,那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帶給我們感動──一種從各種細節勾勒出的態度……

2018/12《No.1620 商業周刊》〈葉怡蘭與陳嵐舒的居家食單〉

平日忙碌的兩人,這回相聚聊的不是各自的專業領域,而是怎麼在忙碌的工作排程裡,透過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家常菜,撫慰自我與家人的味蕾。「我一則宅性堅強,二來挑嘴且不吃重複的菜,只好自己動手。」葉怡蘭說,在家工作加上長年從事飲食研究,對入口食物……

2018/11/06 《博客來OKAPI》〈蔡珠兒:女神在家吃什麼?——讀葉怡蘭 《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

簡單快速,不是草率粗飽,但求療飢醫肚,你看葉怡蘭的「快餐」多考究,飲饌相搭,物料參伍,主輔配佐,滋味相互串連呼應,又有營養和季節感,食器盤皿也清簡悅目,素雅和諧,看來就可口怡人。這位食材全方位,油鹽醬醋茶酒水果無一不精,品味優雅……

2018/11《提案on the desk》〈簡單卻有滋有味的一餐〉

在外界以為豪宴不斷的食評家外衣下,其實多數是日復一日為自己與另一半煮食的簡單日常。與一般食譜書的出發點不同,這本書與其說在「教人做菜」,還不如說是「分享生活」。但是,飲食趨勢觀察者的身分,卻賦予了這本厚實的「家庭料理專書」很不一樣的切入角度……

2018/10/29 《蘋果日報》〈日月潭紅茶評鑑出爐 莊記茶業大贏家〉

知名美食作家葉怡蘭說,天候異常下生產的茶葉,更考驗製茶師對茶的用心跟努力,其中台茶18號冠軍表現特別亮眼,讓她印象特別深刻,事後得知茶農因連日下雨,刻意讓茶樹留養,直到天候適宜在採收,意外讓這支茶的品種特色更加明顯……

2018/09/23 《食尚玩家》〈沒吃完的月餅怎麼辦?葉怡蘭教你一招小秘訣變「下酒甜點」〉

「濃的配濃的、淡的配淡的,風味相近、口感相宜。酒食搭配的概念皆相通,月餅搭酒也是如此。」飲食家葉怡蘭如是說,每晚睡前習慣喝點小酒、來口小食的她分享餐搭心得,將月餅口味分為兩大類,清雅的「白餡」如白豆沙、蓮蓉、水果餡……

2018/09 《台灣工藝》〈從靜中返照自己 — 不被器物所控制,才能自由自在〉

葉怡蘭從一日作息中慢慢琢磨出自己與器物之間相對應的位置與價值,從安靜中返照自己,人跟物之間所建立的那一份感情與關係才是生活中最踏實的部分,也實踐器物是恆常的道理。而這人與器物的關係也提出了生活哲理,真正需要的其實比想要與擁有的要少得更多...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