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5《中央通訊社》〈日日是好日——曾昭旭與葉怡蘭談生活美學〉

中央大學中文系慶祝成立50週年,特別在校慶前夕安排曾昭旭教授與葉怡蘭校友以「日日是好日」分享對談。兩人超過20年的師生情誼,從生活美學談到人生哲學,在生活節奏快速的今日,一同呈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為一場難得的生活與心靈饗宴……

2019/05《遠見雜誌》〈米其林接地氣 更有台灣味〉

飲食作家葉怡蘭認為,今年這份名單有不少值得玩味之處,例如摘星的台菜餐廳,從兩家變成四家,值得欣喜。葉怡蘭進一步說明,受到全球高級精緻餐飲(Fine Dining)影響,台菜也朝高級精緻的形式摸索,但困難重重……

2019/04/13《經濟日報》〈陶瓷餐具控的天堂 名廚、名作家參展〉

臺灣知名飲食作家葉怡蘭以「深深淺淺、高高低低」八個字來詮釋對擺盤的隨性,展間忠實呈現她平時在家吃飯常用的及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食器,長碟、方鍋、淺碟和高瓶穿插搭配,呈現交錯的餐桌美學……

2019/04/11《蘋果日報》〈鮨天本 首入榜奪2星 訂位等1年〉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說,由於天本昇吾出生福岡,壽司風格較偏「福岡流」,可算結合東京的「江戶前」和「福岡流」二者之長,很有特色。 葉怡蘭說,天本昇吾能將魚材和食材巧妙搭配,從選材到處理相當傑出,質地脆嫩、柔綿、纖滑各有丰姿,入口濃醇馥美、鮮味流溢,層次豐富,處處可見主廚巧思……

2019/04/10《蘋果日報》〈2019米其林榜單 葉怡蘭:進步明顯令人振奮〉

葉怡蘭指出,米其林指南的「給星標準」並非如一般認知的,會更著重在餐廳服務或裝潢設計等表面呈現,較接近的說法,應該是米其林較偏好以Fine Dining形式兼具廚藝表現的餐飲型態,當和眾餐廳相評比時,就更容易出線、受到青睞。然而,如何能在表現出台菜神髓又能兼顧市場與米其林喜好的考量間取得完美平衡,實屬不易……

2019/04/09《VOGUE 時尚網》〈《米其林指南》來台一周年,葉怡蘭深度剖析八大正面效應與負面隱憂!〉

《臺北米其林指南》出版一周年,第二屆摘星名單的發表也箭在弦上,除了顯而易見的星光加持為店家帶來的人氣,海外饕客抵台追星所帶動的觀光消費,挾著星級餐廳之勢來台拓點的餐廳和主廚們,讓台北美食圈散發前所未有的活力!不過凡事有光必有影,在風光燦亮的背後,米其林的存在也帶給我們反思台灣美食文化的契機……

2019/04 陶博館《飲食物語》〈日常單品展現單純實用美〉

葉怡蘭擅長的,就是總能把許多看似繁雜的學問,用很簡單、出自內心深處最直接的想法,表達出來。於是她的器皿搭配哲學,雖然自有一套小宇宙運行計算的邏輯與直覺,但她隨手說出:「深深淺淺、高高低低」八個字時,卻像一句箴言般好用……

2019/03/22《GQ瀟灑男人網》〈江振誠、葉怡蘭、毛森江的餐桌上有什麼好料、怎麼擺盤 來看展覽就知道〉

葉怡蘭是以餐具擺盤來呈現自己平日在家吃飯的樣子,當中沒有貴鬆鬆的器皿,卻有著她獨樹一格的選物品味……

2019/03/02《鏡週刊》〈日煮三餐誰洗碗?揭露葉怡蘭廚房的5大祕辛〉

這一天,葉怡蘭的友人、知名葡萄酒作家林裕森來訪,葉怡蘭還在做菜,這一屋子裡有她的友人、採訪團隊,但是這座開放廚房的磁場太強 ,沒人肯好好坐在餐桌前等放飯,全都被吸引來圍在料理檯前,或站或坐地圍繞著葉怡蘭看她作菜,但那麼多人等她上菜,也沒見她流露一絲緊湊感,她好整以暇地等待最佳的出菜時機……

2019/03/02《鏡週刊》〈家常菜搭好酒 林裕森:從餐桌出發散步到日常以外〉

料理裡的鮮味和餐酒的旨味是共通語言。家裡常備的佐餐酒還能讓舒服在家吃飯升華到愉悅的境地,「如果是很少吃紅肉的人,就無需費心準備濃厚紅酒;愛吃海鮮,口味清淡的人,不甜、少單寧、低澀味的白酒足以妙用。」……

2019/03/01《鏡週刊》〈清冰箱 X 清酒櫃 葉怡蘭和林裕森聚會吃這樣〉

簡單、好搭配的酒款偏好,與她的料理概念相符,「善用鮮味食材,求快求簡,不把門檻設太高....」葉怡蘭20幾年的煮婦生涯歸納成17個廚房心法,有計劃和有所本的烹調方法,讓她在忙碌生活中,還能遊刃有餘地發展出有美學的日常料理……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