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蘭認為米其林的觀光意義在於另一層面:上榜餐廳的國際能見度。對於本來就要造訪台灣的人,「米其林為他們指往精緻餐飲的路」。過去政府往往只比較聚焦宣傳台灣小吃,但台灣飲食其實有多重面向,精緻餐飲同樣也是旅客期待的體驗……
身為台灣多元發展的美食與旅遊作家,葉怡蘭眼中的日本風華跟大多數人也不一樣,她堪稱是最早把東京下町風情介紹給台灣的作家,而20年來下町文化風情依舊,卻持續有著新鮮事發生,讓人見識很不一樣的東京……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認為,能夠獲得米其林這項具指標性的國際認可,對於台北美食確實是一個獲得肯定並自我提升的機會,但除此之外,一樣重要的還有我們如何從中看待自己的飲食文化,不要受遴選標準影響,失了本色……
葉怡蘭表示,《米其林指南》的遴選和評鑑,絕對能刺激帶動國內餐飲業努力提升自己,但米其林並非全部標準,台灣餐飲業者也沒有必要一昧迎合,讓料理初衷本末倒置,「什麼才是表現台灣自己的方式,我們要有自己的自信和看法,」葉怡蘭堅信……
葉怡蘭認為,如果《米其林指南》挑選餐廳的標準是「只頒給餐盤裡的食物」,以美味為重,回到食物本身的技藝、境界與價值感,那麼哪些餐廳可以呈現台北獨有的飲食面貌與廚藝高度?這就是葉怡蘭此次挑選《台北米其林指南》遺珠之憾的標準……
日月潭紅茶風味輪發表及研討會在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登場,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也受邀出席,分享近10多年來西方人喝紅茶口味已逐漸改變,以前具澀味、單寧重的茶飲不再受歡迎,改飲用清新、有花香的茶,如大吉嶺紅茶、日本煎茶等,但東方人改喜愛具強烈風味,能沖煮奶茶的阿薩姆或伯爵茶……
「我們要學會好好的使用米其林。比方說,我覺得他一定可以給我們法式fine dining很正向的刺激,其他的部份可能就要想一下。我們應該把米其林當作某一部份的指南,而不是全部標準,或是用來評斷我們『台灣的飲食水準有沒有到達國際級。』因為米其林無論如何只是一個視角,世界上也不存在一本能討好所有料理的指南,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不會好」……
葉怡蘭說,若以法國版本米其林的高標準來看,目前入選一星的西餐廳中,這些亮眼的年輕主廚,有些在實力上可算在一、二星游移,不排除在評鑑當時發生菜色水準的一致性上差那麼一步、或是穩定度不足的可能性……
飲食作家葉怡蘭表示,觀察這次《台北米其林指南》名單,比較值得玩味的是西餐占比最高達4成,也就是20家上榜餐廳中,有8家是西餐廳,不過全部集中在一星,她坦言此結果令人有些詫異。尤其近年來台北西菜風起雲湧,有許多新一代主廚投入,並且付出巨大努力,也創造出令人振奮的榮景,但顯然這部份未反映在榜單上……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在看完這份「榜單」後表示,雖然有不少亮眼餐廳上榜,但「大致可說是一份觀光氣息濃厚的清單」。她說,自己赴歐洲旅行時,各國米其林的「必比登推介」是她不可或缺的美食參考,尤其能貼近在地庶民飲食風情。如今的台北「必比登推介」面世,她認為,上榜店家其實和近年國外旅遊指南推薦的台北熱門餐廳差不多,很符合米其林「專為外來旅客打造」的「旅遊餐飲指南」定位……
自封面故事發想之初,葉怡蘭的名字便已浮上腦海。從濃厚奔放的鍋煮奶茶、清爽宜人的冷泡茶,到細緻甘醇的單品茶,葉怡蘭的品味總是牽動台灣飲茶流行。甫出版《紅茶經:葉怡蘭的二十年尋味之旅》的她,在窮究紅茶之道後,又會對飲茶文化提出怎樣的觀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