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GQ瀟灑男人網》〈食界女神葉怡蘭,推薦私房調酒五款,帶你輕鬆調出一杯美味 〉

《日日三餐,早午晚》讓我們看見葉怡蘭如何經營日常。她說她其實從來沒有想出一本像是食譜的書,這本書只是她自己認真滿足自己挑剔的嘴的紀錄。不是廚師出身的她,在每天忙碌之餘,如何在廚房求生,那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帶給我們感動──一種從各種細節勾勒出的態度……

2018/12《No.1620 商業周刊》〈葉怡蘭與陳嵐舒的居家食單〉

平日忙碌的兩人,這回相聚聊的不是各自的專業領域,而是怎麼在忙碌的工作排程裡,透過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家常菜,撫慰自我與家人的味蕾。「我一則宅性堅強,二來挑嘴且不吃重複的菜,只好自己動手。」葉怡蘭說,在家工作加上長年從事飲食研究,對入口食物……

2018/11/06 《博客來OKAPI》〈蔡珠兒:女神在家吃什麼?——讀葉怡蘭 《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

簡單快速,不是草率粗飽,但求療飢醫肚,你看葉怡蘭的「快餐」多考究,飲饌相搭,物料參伍,主輔配佐,滋味相互串連呼應,又有營養和季節感,食器盤皿也清簡悅目,素雅和諧,看來就可口怡人。這位食材全方位,油鹽醬醋茶酒水果無一不精,品味優雅……

2018/11《提案on the desk》〈簡單卻有滋有味的一餐〉

在外界以為豪宴不斷的食評家外衣下,其實多數是日復一日為自己與另一半煮食的簡單日常。與一般食譜書的出發點不同,這本書與其說在「教人做菜」,還不如說是「分享生活」。但是,飲食趨勢觀察者的身分,卻賦予了這本厚實的「家庭料理專書」很不一樣的切入角度……

2018/10/29 《蘋果日報》〈日月潭紅茶評鑑出爐 莊記茶業大贏家〉

知名美食作家葉怡蘭說,天候異常下生產的茶葉,更考驗製茶師對茶的用心跟努力,其中台茶18號冠軍表現特別亮眼,讓她印象特別深刻,事後得知茶農因連日下雨,刻意讓茶樹留養,直到天候適宜在採收,意外讓這支茶的品種特色更加明顯……

2018/09/23 《食尚玩家》〈沒吃完的月餅怎麼辦?葉怡蘭教你一招小秘訣變「下酒甜點」〉

「濃的配濃的、淡的配淡的,風味相近、口感相宜。酒食搭配的概念皆相通,月餅搭酒也是如此。」飲食家葉怡蘭如是說,每晚睡前習慣喝點小酒、來口小食的她分享餐搭心得,將月餅口味分為兩大類,清雅的「白餡」如白豆沙、蓮蓉、水果餡……

2018/09 《台灣工藝》〈從靜中返照自己 — 不被器物所控制,才能自由自在〉

葉怡蘭從一日作息中慢慢琢磨出自己與器物之間相對應的位置與價值,從安靜中返照自己,人跟物之間所建立的那一份感情與關係才是生活中最踏實的部分,也實踐器物是恆常的道理。而這人與器物的關係也提出了生活哲理,真正需要的其實比想要與擁有的要少得更多...

2018/06/26《NOWnews今日新聞》〈找份能投入熱情的工作 旅遊美食家葉怡蘭不忘初衷〉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與現實的拉鋸也是葉怡蘭必須面對的問題,長期以來,她不斷摸索現實、興趣、夢想與理想之間的平衡,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你還要活下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葉怡蘭分享,在追求自己的興趣之餘……

2018/06/20《人間福報》〈紅茶看世界 葉怡蘭悟樸實之美〉

葉怡蘭從紅茶文化中,學習到如何看待世界、人生,紅茶教她的是無須不斷的窮究追高,重要的是回歸樸實生活面。「不離本我,不忘初衷,繁不如簡」,是她這些年的領悟,正如館長如常法師結語所說,葉怡蘭從茶中的解行並重,讓人生更自在,生活更美好……

2018/06/17《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繁不如簡 葉怡蘭暢談紅茶的芳味〉

台灣人談論最多的茶是烏龍茶,但是圍繞在周遭和日常生活密切結合,不遑多讓的茶飲卻是紅茶。因此,佛館雙閣樓在6月16日特別邀請旅遊作家,同時也是著書《尋味˙紅茶》及《紅茶經》的作者葉怡蘭,以「紅茶的芳味」為題,告訴大家紅茶的魅力何在……

2018/06/11 中國《初見知旅》〈葉怡蘭:「享樂」真的可以成為一生的職業嗎?〉

「工作是自我實現,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我的人生志業。我人生追求的目標、興趣、能引燃我的熱情的事物,全都寄託在工作上。所以到現在,不管是我的寫作、演講、教學,以及網站、雜貨鋪、企業代編的經營,都圍繞在熱愛的興趣上……」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