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公開,我的冷泡茶



最近,天氣一日日漸漸炎熱,今夏的第一壺冷泡茶遂也在上週正式登場。

回想起來,距離2002年仲夏第一次在網站上提及冷泡茶、繼而掀起一波波狂潮至今,竟有超過十年以上時間了。

十多年來,冷泡茶早成我夏日裡不可或缺的飲品,每每從初夏甚至暮春「開泡」,數月裡一壺接著一壺,消暑解渴佐餐俱相宜;要一直到初秋天氣涼了才依依不捨退場。相伴長久關係,連鍋煮奶茶都不見得能夠相比。

喜歡冷泡茶的原因首先在於方便簡單:比起一般熱水泡茶,冷泡法不僅寬容度極大,大多數茶葉都合用;且失敗率極低,唯一所需只是等待,幾乎沒有什麼技巧門檻,更無泡熟泡壞泡出澀味之虞,任誰都能輕輕鬆鬆信手拈來。

最讓人無從抵擋是,冷泡法特別能夠完整萃取茶中精華,茶氣茶香茶風茶味茶的表情茶的脾性歷歷清晰分明,非常享受!

致使我對各種市售罐裝飲料從來十分淡漠──畢竟,不管在美味、精緻、自然、安全等等條件上,都無法和自家動手親製的冷泡茶相比。

而說來有趣,和鍋煮奶茶狀況頗相類似,無論什麼場合,每回只要提及冷泡茶,「怎麼做?」「用什麼茶葉比較好?」的詢問幾乎沒有一次缺席。

然奇妙是,雖說多少年來網站留言板、PEKOE講堂,臉書噗浪微博等各社群平台上提點討論無數,相關文字也早已收錄在我的《尋味•紅茶》書中,卻始終不曾正式針對詳細作法發表過文章。

所以,比照去年的鍋煮奶茶模式,這會兒,趁此初夏時分,冷泡茶季節剛剛開始之際,且來整理多年累積經驗與歷來文字討論記錄,做一次完整公開吧!
 

★ 冷泡茶(一壺份)
◎材料  
1. 冷開水 1000ml
2. 茶葉 10∼15g
 
◎做法
1. 於茶壺等容器中放入茶葉,沖入冷開水,加蓋。
2. 靜置室溫中約4∼6小時。
3. 濾去茶葉,置入冰箱冰鎮至沁涼,即成。
◎訣竅
1. 還有一種泡法是,一開始就放進冰箱,隔夜或8小時後再濾去茶葉。但經多次嘗試發現,浸泡時溫度過低常使茶香茶味釋出不足,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喜歡室溫泡法。

2. 茶葉的選擇方面,事實上冷泡法幾乎對大多數茶款都適用,但由於冰涼飲用一般習性上總偏好清爽明亮的口感,遂總覺清新調子的茶葉似是更對味。所以,大部分的青茶如台灣的各款烏龍茶(凍頂、東方美人、金萱、高山茶 、文山包種……);大部分的炒菁綠茶(碧螺春、龍井……);紅茶系如印度大吉嶺(特別是春摘大吉嶺)與春摘尼爾吉里、錫金、錫蘭的努瓦拉埃利亞、台灣的蜜香紅茶……都十分合適。

3. 唯一覺得較傳統熱泡稍遜的是以蒸菁法製作的日本玉露和煎茶,雖然在我家裡還是經常出現,但不管怎麼試,滋味就是一逕清洌爽勁,那種在五六十、七八十溫度下每會綻放的幾近鮮美的圓熟甘甜卻始終不曾出現。反是經過再烘焙過的焙茶效果絕佳,是我的最愛之一。

4. 另在微博上常有網友問及「洗茶葉」的問題,認為直接冷水沖茶似有安全疑慮。關於這點,通常我向來視泡茶時的第一道預沖為「溫潤泡」而非「洗茶葉」,目的是讓揉捻較緊實或大片的茶葉稍微舒張,茶味更能釋放。而冷泡茶則因浸泡時間極長,自然不需要這步驟。若有擔憂,則盡量選擇自己能安心的茶葉來源即可。

5. 當然也可以使用茶包,步驟方法一樣。雖說平素在家,我還是最喜歡以散茶冷泡,一如我在文章裡課堂上經常強調的觀念:讓茶葉自在舒展,味道最棒!但以便利性而言,茶包還是強得多。

6. 順道分享:我在旅行中一定都以自己攜帶的茶包自製冷泡茶:把茶包稍微捲一下,塞入旅館提供或街邊買的瓶裝水中,泡好後將茶包取出即可,省錢好喝又放心!

7. 除了純飲,冷泡茶也是調製其他消暑飲料的最佳基底,1:1比例對上鮮榨果汁、加入百香果肉、投入或擠入檸檬或金桔、調入果醬……變化創意無限!
 
 
Promotion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