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吃,台灣水果(上) — Yilan新書《果然好吃》序
- 2008-09-17 訂閱電子報
-
從事美食寫作與研究工作,多年來各國各地四處走,不知嘗過多少令人折服傾倒、永難忘懷的珍饈珍味,然而,就有那麼一種食物,絕大多數,都是一入口,便忍不住嘴角上揚、心上湧起幾許自得自豪,抬頭挺胸洋洋高唱:「還是咱台灣好!」
猜到了嗎?這得意之味,當然非「台灣水果」莫屬!
絕非是夜郎自大式的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台灣沒有的或少見的不提,只要是我們有的品類,不管是產自何國何地,同級水果拿出來兩邊比較,我敢在此打包票,絕對少有敵手!
即使來到東京銀座首屈一指的超高級水果名店「千疋屋」,幾千塊日圓一份、據說是各地一流水果盡皆蒐羅盤中的「綜合水果盤」,咳……很抱歉,其中一半以上,全無法和台灣相提並論。
說來,台灣水果的絕頂之味,我可是自小裡便深刻領略領受的。
一方面出乎家鄉台南城市素來對美味的執著與挑剔,一方面家人從事的工作也和農業頗有相關,我和台灣水果的聯繫,遂因而格外親密。
每年每月每季,從冬末春初的蜜棗,暮春的鳳梨,夏季的芒果、荔枝,秋天的文旦、白柚,冬天的葡萄、蓮霧,隨著節氣時令的一年年流轉,我們和各種各樣滋味美得懾人的四時之味不斷緣會,一年年累積起對台灣水果益發綿密的情感和依戀,也凝練出一點不肯輕忽或遷就的刁鑽脾胃:
「這一季,要訂誰家的愛文/梨子/蓮霧?」
「這鳳梨,超甜!又是什麼沒吃過的品種?」
「最近雨水多,玉荷包荔枝不太行,可能得期待接下來的糯米滋了?」
「沒話說,吃來吃去,今年,還是外婆送的文旦第一名啦!」
——類似這樣的對話,幾乎時時在我們家上演著……
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感動驚豔裡,我不禁越來越是好奇,究竟是什麼緣故,造就了這如此驕人的成績?從而燃起一探其中堂奧的強烈願心……
所以,去年初,當由行政院農委會輔導、台灣農業產學聯盟主辦的「台灣精品水果宣傳促銷計畫」詢問我,是否有意願和他們一起下鄉探訪各經典水果產地,我立即歡然允諾,在負責全案策劃與執行工作的吳啟慎和王憲一兩位夥伴的全力協助下(感謝他們!),從二○○七年五月起到二○○八年四月,展開了長達一年、為期十二個月的採訪與寫作工作。
為求專注深入,我刻意不貪多,一月一種水果,僅採訪最經典最知名、歷史最悠久或最有成就的產地:從七股的洋香瓜、大樹的荔枝、玉井的芒果、三星的高接梨、麻豆的文旦、白布帆的楊桃、摩天嶺的甜柿、白毛台的葡萄、屏南的蓮霧、大社的蜜棗、大湖的草莓、到關廟的鳳梨……
而今,回顧這一年,於我而言,真真是成果豐碩!對於台灣的水果、台灣的農業現況有了稍稍些許瞭解,對果農們、農政單位與相關農業工作者們所擁有的熱情與源源無窮的創意和智慧,更是無限感動佩服。
我認為,台灣水果得能傲視世界的原因,首先仍舊應當歸功於地理條件的優越。
台灣雖小,卻因多山島嶼地形,地貌極其豐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亞熱帶到熱帶、從高山到丘陵到平原,風土氣候多面多樣變化多端。故此,世界各地各種水果,不管是由來自何方何地,溫帶熱帶,都能夠在台灣找著適宜落腳的角落。
其次,北接日本、旁鄰中國與太平洋、南近南洋諸國,獨特的立地位置與複雜的歷史因緣,使台灣與鄰近地區始終保持著積極甚至可說劇烈的交流往來,來自世界各地各品種果苗不斷飄洋過海、匯聚在這個小小島上,百花百果齊聚齊放。
而島國住民背景,先天血液裡勇於求新求變的冒險因子、不拘泥傳統與現狀的靈活思維,以及強硬不服輸、樣樣求領先求第一的拚勁,也使台灣水果的培育過程,時時呈現出極其獨樹一幟的知識、勞力密集景況,不斷在品種引進、選育改良、以至栽培技術上尋求各種精進的可能性。
因此,說真的,我在採訪過程中所一次一次聽到的,無數令人聽之瞠目結舌的奇法巧技以及血汗血淚付出的動人故事,驚異精采程度,每每讓我再三慨嘆,就連曾經轟動一時的日本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也不見得能夠匹敵。
比方大社的蜜棗,不但需得以網室屏護、以牛奶澆灌,年年還得從從離地約三十公分的主幹處攔腰砍斷重新培育新幹新枝,方能甜得這般如蔗如蜜。七股洋香瓜要好吃,秘訣在於和水稻輪作,地力能夠涵泳休養,更藉由田水的隔絕和殘稻滋養,一年年甜腴新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