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薄酒萊餐桌
- 2018-01-19 訂閱電子報
-
去年11月對國內葡萄酒界而言頗不尋常:曾經年年此刻盛極一時、卻明顯逐年冷卻退燒的法國薄酒萊慶典,竟捲土重來再度復燃。先由知名葡萄酒作家林裕森號召舉辦的一場「Beaujolais Fest 2017」酒展轟動拉開序幕,接下來各種後續活動餘波不斷,所引進酒莊酒款之豐富多樣也達歷史新高。
所不同者,這次,昔日廣為人知的第一主角Nouveau新酒卻反成陪襯,一舉躍居焦點的是,被新酒光芒掩蓋多年的村莊級產區,特別緊鄰布根地的十個Beaujolais Crus特級村莊所產紅酒更是眾所矚目。
事實上,這股復興趨勢早有跡可尋。薄酒來新酒旋風全球消褪後,這曾經備受輕視之地,在各方釀酒大師與新一代酒農的紛紛投入下,一方面回歸自然與傳統,一方面積極開創新思維。尤其近年風起雲湧的自然酒風潮,不少關鍵學說技法甚至常由此處發端;而多個重量級布根地酒商與酒莊南下來此開疆拓土,更成酒迷們津津樂道的佳話。
而對從來不追名酒不尚流風、只專注於餐桌上酒與菜的水乳交融佐搭的我,也從數年前起便與薄酒萊墜入情網;原因在於,薄酒萊紅酒可曰出類拔萃的寬廣佐餐潛力。
其實過往,咱家日常餐桌紅酒主力,多由布根地或風土調性相似的他區Pinot Noir擔綱,小小酒櫃裡半數都遭此類酒佔去。喜歡那雍容細膩酒體、輕柔豐潤果味,以及分明清晰的酸度,爽口解膩且包容開闊;若有幸能得歲齡老成些的陳年酒,則更多些深沉層次,不僅更添韻致,連味道較複雜的菜餚都常能降服。
然這幾年,想是布根地同好越來越多,國際酒價不斷飆高,讓始終將葡萄酒視為尋常生活所需的我大呼吃不消……這當口,我結識了脫胎換骨的薄酒萊。
從一開始接觸便覺驚豔,這些薄酒萊,許多都有著近似布根地的優雅精緻、如絲細滑質地與紛呈內蘊;花香果味更活潑俏麗可人,價格卻是布根地的折扣再折扣,果然絕佳餐酒選擇。
更折服是,幾乎和各種菜色都和合!興趣與涉獵使然,我的家常菜路數向來隨性自在不羈,台菜之外,中西日韓泰印都來穿插;佐酒上遂難免驚險處處,需得多費思量。
但奇妙是,竟大多都能與薄酒萊相見歡。即連一般視為紅酒大敵,非得靠白葡萄酒、威士忌或清酒燒酎出馬的各種「鮮味」食材如甲殼類、鎖管類海鮮,以及柴魚、昆布、魚露、蝦醬等亞洲調味,竟也少有格格不入狀況。
最驚奇一次,決定狠狠測試薄酒萊的佐搭極限,夥同裕森來家,一頓飯將台菜裡的各種高鮮元素:魚、蝦、蛤蜊之外,還有經發酵、醃漬、風乾之材料如豆腐乳、破布子、味噌、蝦米、香菇等全數湊齊,與四支不同村莊、酒莊、風格、年份薄酒萊正面激烈較量,竟也大致和諧和鳴相得益彰。
推測其中緣由,或可歸功於,既往經驗裡最易與鮮味打架的紅酒單寧,在薄酒萊中極不明顯:首先,Gamay品種葡萄皮薄多汁、先天單寧含量就少;加上此區盛行,整串葡萄不去梗、直接於充滿二氧化碳的密閉酒槽中釀造的「二氧化碳泡皮法」,更大幅降低單寧釋出比例,釀成清澈柔和酒體,無怪乎能成台菜良伴。
最有意思是,單寧雖薄弱,卻出乎意料之外地耐久。一路喝過二三十年、以至近五十年歲的薄酒萊,大多都仍青春鮮美、奔放多香;一舉打破薄酒萊無法陳放的刻板印象,且還呈現出比其餘菁英產區更多變多端、難能預期的綽約丰姿樣態。令人越覺薄酒萊之奧妙不可測,加倍沉迷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