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是社會進步動力根源。什麼日常小吃是你眼中的臺灣盛宴?】
小吃的概念通常是份量小,猶如點心,同時湯湯水水的特色顯示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與喜好。新鮮現取的食材、點到為止的烹調,容易保留食物的原味。葉怡蘭曾在臺北圓環吃到最令她感動的蚵仔麵線,湯頭清澈,香氣十足,是一種純粹的味道;不變的味道正是生活裡最大的安頓……
【你的房子,你的樣子!—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談家的模樣】
「旅行帶給我兩個意義,第一是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旅行使人正視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對於一個資深旅人來說,會發現維持生活的需求其實很少。帶著非常簡單的行李住進一間旅館──只要有這幾樣東西,你就可以過下去。這讓我在回到日常生活後,對於捨與離之間更加清明……」
【你的房子,你的樣子!—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談家的模樣(影片版)】
「29坪的房子要如何塞得下我們無比大的心?做設計時領悟到一件事,就是取捨的問題。有些不需要的,就讓它小到不行,像我就一個四人餐桌,起居室也小得要命,兩個人夠坐就好,不需要的統統割捨掉,至於自己生命中覺得重要的,就讓它無敵大,這樣的生活會非常滿足……」
【家與旅行之間,生活是浪漫】
美食、家居和旅行,向來是葉怡蘭寫作與興趣的重心所在,而貫穿其間的,正是每一天、每一刻的生活日常。「旅行是換個地方過生活,我希望在旅行當中體驗生活的味道。」侃侃談起旅行的美好,葉怡蘭分享的並不是異國的壯闊奇景,而是一種生活的質地……
【年的味道 ╳ 團聚時光】
今年的年,您預計如何度過呢?傳統上回家過年,就是為了與婆婆、媽媽一同忙碌,準備除夕滿滿一桌菜,祈願闔家團圓。隨著社會風氣改變,過年的方式逐漸變得多元—外食成為熱門選擇之一,更有趁年節而出遊,徜徉於各國者。此次我們也邀請葉怡蘭分享她從兒時年夜回憶,婆家熱鬧過年,到闔家團圓的過年時光……
【台灣的夜市】
台灣飲食作家葉怡蘭表示:每一個市場都有著名的特色料理,吸引當地人為了喜愛的菜色專程造訪。葉怡蘭在台北最愛的兩個小吃聚落:其一是寧夏夜市,供應讓她著迷的燒麻糬、豆花、蚵仔煎,豬肝湯和麻油雞湯。另外還有大稻埕的慈聖宮前小吃區,肉粥 、紅糟肉、四神湯、肉包子值得一試……
【在質樸中烹煮深遠的真滋味】
古人慣於以曖曖內含光、韜光養晦來頌詠光芒內斂的隱士人格,而在世界各種菜系中,派頭沒有其他菜奢華、賣相樸實但烹調繁複費工的「台菜」就好比是這般隱士精神的傳承者,在台灣飲食文化的歷史地位上淵遠敦厚如常存在……
【葉怡蘭 旅行╳食材╳台灣精神】
從在雜誌社任職時,把旅行當成純粹的樂趣,到離開雜誌社,旅行與工作漸漸地結合在一起,唯一不變的是,對於「旅行」的熱誠,不但沒因變成工作而減少,反而越陷越深,越玩越野,造就了現在的知名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
【葉怡蘭 怡然的書房】
如今最獨立完整的空間留給「書房」,利用開架書櫃與緊鄰的廚房區隔,打造有助專注的半穴居感。透過各種計時工具,及書櫃縫隙觀察料理中的爐台,有效率往返炊事與公事。身為旅遊美食作家,葉怡蘭深刻體認食物能為生命帶來的滋潤,堅持自己料理正餐,省去出門麻煩又合乎喜好……
【回歸本味 尋見享樂的最高境界】
旅行、美食作家葉怡蘭近日出版《家的模樣》新作,從享受食物的環境、氛圍出發,探究優美生活的原點。同時,在美味與安全、環境劃清不開的今日,她提出與「食」息息相關的農業觀點,希翼台灣用心的農友、有選擇權的消費者一同在這食安崩壞的時代,重新搭建信任、良善的基石……
【到台灣吃什麼?:當地特色美食】
怡蘭說,「台灣飲食所受影響可分幾個不同階段,最核心神髓來自早期中國福建南方,之後有日治時代影響,國民黨政府來台時再與中國各省料理進一步融合。近期則西方、日本甚至東南亞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整體而言,因氣候、風土和住民結構緣故,樣貌偏向簡約,但風味和種類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