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Taipei Walker雜誌》〈台北,最好吃!10位名人的私房推薦~最強美食指南〉

身為台南人的葉怡蘭,比起炫技的精緻料理,更常吃巷弄小吃或是自己在家開伙,「我喜歡直率的料理,找到好的食材,簡單烹調呈現出食材巔峰狀態的美味,這才是最不簡單的。」TK Seafood & Steak就帶給她很直率的感受,開放式廚房可以清楚看到當季新鮮漁獲……

2016/06《中國 日和手帖》〈你的房子 你的樣子〉

葉怡蘭的家大約96平方米,坐落在台灣的一棟公寓大樓裡面。她在1996年搬到這裡,剛搬來時她還在做室內設計雜誌的編輯工作,也是在那時遇到了很多做室內設計的朋友。工作期間,她累積了大量的室內設計方面的想法,這些想法的累積在後來自家的家居改造中派上用場……

2016/Summer《好吃雜誌》〈喜歡的味道,自己做出來〉

「我是個豆製品控,黃豆、黑豆做成的傳統製品,醬油、豆腐、豆漿等我都很愛,不過我只愛台式,西餐的豆子反而不喜歡,而在豆製品裡,最依賴的就是黑豆醬油,如果去歐洲旅遊稍微久一點,就會很想念加了醬油的食物……」

2016/05《食尚玩家》〈新台灣名產─飲品掀起文藝復興〉

「台灣茶的確有走向茶道那種儀式性的作法,這種方式很優美,也是展現台灣茶文化很棒的特色。可是對我來說,茶也是日常生活,當然這仍包含基礎講究,像是茶葉份量、水量、溫度時間怎樣拿捏,甚至使用何種茶器才能契合的問題。但我希望它在日常生活中能非常灑脫,可以很輕鬆沖泡而不用去講究繁文褥節……

2016/05 青春共和國

【葉怡蘭 簡約生活之美】
「臺灣欠缺美感素養,但不是沒有美感。」葉怡蘭認為,在多重殖民歷史背景下,我們太容易否定以前所留下的東西,因而缺乏一以貫之、屬於自己的美感文化。「對生活舒適與否應有更高的要求,並梳理臺灣在地的美感文化,將斷絕的美感承接起來,才能找到臺灣美感的核心。」她建議……

2016/05 康健雜誌

【茶,你喝對了嗎?】
時時以挑剔味蕾喝茶的知名美食作家葉怡蘭,也認為茶包是非常方便的設計,尤其旅行時隨身攜帶,可大幅減少購買瓶裝飲料的機會,不過她指出,很多人都覺得茶包沖茶容易苦澀,她的秘訣是:1.先以熱水溫杯。2.注入熱水、再放茶包。3.杯子儘可能加蓋使溫度不散失,靜置2分鐘。4.取出茶包輕甩一下,切記不能擰茶包以免澀味盡出……

2016/05 中國 食帖08 自給自足指南書

【一個假設】
Q:「談談對『自給自足』這個詞的理解。」A:「自己日常所需之食物,絕大多數由自己耕作、種植、製作而來。回歸自然,連接土地,專注生活,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點,也是此刻的我越來越戀慕嚮往,卻自知已然被城市馴化太過、再無能達成的夢想。」……

2016/04/03 中央通訊社

【眷村記憶味蕾 王偉忠訴說食光芬芳】
「名人說故事」區可看到葉怡蘭分享自己對眷村菜的情感,小時候常吃的外省麵卻未意識到就是眷村菜,「看起來簡樸但就是很好吃」……

2016/03/21 No.1479 商業周刊

【設計一場家宴】
飲食作家葉怡蘭幾乎每年都會受邀至詹府一聚,她以「竭盡所能」四字來形容王宣一與詹宏志所付出的心力,「從餐具、搭酒、選菜,出菜先後順序的安排,節奏計算精確,細節追求到極細緻,可以感受到他們完全沉浸在內的熱情……」

2016/02/26 風傳媒

【貪吃,是社會進步動力根源。什麼日常小吃是你眼中的臺灣盛宴?】
小吃的概念通常是份量小,猶如點心,同時湯湯水水的特色顯示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與喜好。新鮮現取的食材、點到為止的烹調,容易保留食物的原味。葉怡蘭曾在臺北圓環吃到最令她感動的蚵仔麵線,湯頭清澈,香氣十足,是一種純粹的味道;不變的味道正是生活裡最大的安頓……

2016/02/19 We house網站

【你的房子,你的樣子!—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談家的模樣】
「旅行帶給我兩個意義,第一是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旅行使人正視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對於一個資深旅人來說,會發現維持生活的需求其實很少。帶著非常簡單的行李住進一間旅館──只要有這幾樣東西,你就可以過下去。這讓我在回到日常生活後,對於捨與離之間更加清明……」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