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模樣,生活的模樣—新作《家的模樣》序



這一年多來,只要人在家中,我總是不斷地、如泉湧般時時感覺到幸福。

雖然一向善感的我,老實說從小到大原就很容易被各種圍繞身邊的小物小事觸動,但我很確定,即使日復一日重複如常,這幸福感如此真切與頻繁,和以前大不一樣:

每日晨起,掀開被窩兩足下地,即使沒有準準踩中床畔的拖鞋也一樣暖呼呼,不再冰得讓人瞬間耳聰目明睡意全消;出得房門,登時便見整大片開開闊闊明亮明媚窗景與天光迎面而來,且即使來到中島爐台前煮一壺奶茶,這窗這光依然分分秒秒就在眼前相伴。

工作時,周遭環境桌面一片乾淨寬朗,突然想查閱什麼書籍資料起身轉身唾手可得,用不著再三回想這本書那份報告究竟是擱在這邊櫃還是那邊箱。累了,起身來到廚房角落俐落沖杯茶,即使燒水浸茶當口還是得把握時間不斷來回電腦前照看,然滿室徐徐氤氳飄散的茶香仍舊令人陶然。



黃昏,驚覺身畔閃動的光線轉了方向,忙忙起身奔向起居室大窗畔椅榻上,好險、沒錯過今天的夕陽。一如以往,光芒萬丈自大直橋旁落下後,天空轉為幽藍,城市裡的燈火徐徐一盞一盞點亮,與天際益發穠豔的一抹猶存晚霞相輝映——這是冬季裡偶而上演、可遇不可求的最美一刻,我管它叫「奇幻時光」。

晚上,照例忙過了時間才終於奮力將眼前工作大致完結,一面收尾一面尋思晚餐該煮些什麼,然後同樣又是書房廚房兩頭張望奔跑,三數種爐具齊開,忙中但可算有條理有效率迅速張羅出兩菜一湯一飯。接著,擺好餐桌、打開電視、一旁酒櫃裡選一款合搭的酒,小酌、吃飯、視線在螢幕與窗外交錯穿梭、聊些有的沒的家常話,把一整日的疲累慢慢卸下。

收好碗盤擦了桌子、鍋具道具工具各自歸位,洗碗機的嘩嘩聲響裡,窩在沙發上翻翻書上上網小憩一下;抬頭,宛如約好似的,彎彎月芽就在此際從窗兒一角瞇著眼探頭與我對望。



然後,地暖和暖風機充分加溫過的浴室裡刻意放慢速度舒舒服服淋個浴泡過澡或腳,起身裹上烤得熱烘烘的浴巾,突地回想起即使熱水開到灼燙仍止不住簌簌發抖的舊日景況,忍不住搖頭失笑。

回到電腦前,再把剩餘工作檢點一次、關機,另一半已經自顧自開了壁爐,趕緊倒一杯泥煤氣息優雅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抓幾枚巧克力跟上,酒香裡火光中相對默默喝得醺然,就該是就寢時候到了……

這是我,此刻生活的模樣。

我們終於擁有了、可以容納這理想生活模樣的家。

這是一次龐大而漫長的全面改造翻新計畫:自2012年11月正式啟動,從設計到施工,歷經重重反覆思索、考量、溝通、討論,以及過程中的不斷自我觀照、詰問、內省、砥礪、盤點、重整,直至2013年12月初才落成進住。彷彿一次歸零、修行而後新生,意義非凡。

舊居新貌新生活,雖說工作依然忙碌、日常步調依然無比緊湊,但現在的我,比過往更宅更戀家更懶怠出門,越來越不肯外食情願家裡吃更輕鬆合味,即使忙到破紀錄近半年無暇旅行卻只有小憾全不覺焦躁,明明最畏懼最厭恨視若寇讎的冬天竟漸漸甘之如飴甚至有了期待。



——是的。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的是:「空間,是生活的容器」。當這容器能夠確實呼應、合乎我們的作息方式、需求與願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頓、舒坦舒適;同時,認真專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而今,透過長達一年的翻修,以及入住至今超過一年的實際感受體驗,我又再度確切印證了這一點。

這一切,是怎麼發端的呢?

追昔憶往,此中故事緣起,似是比我所理解的還要更遠早更久長……也許應該從小學六年級,我的第一回出國旅行開始說起。

那趟,和外婆和媽媽一起前往探訪當時住在美國加州的舅舅。雖說和一般親子出遊相差無幾,迪士尼樂園、環球製片廠、海洋世界、金門大橋等名勝全都順道遊歷一番;然說來有趣是,不知為何,這些景點我竟然大多記憶模糊,深深著迷難忘的反而是,當時舅舅的家。

其實許多當下看來都一點不稀奇了,然對首度踏出國門的我卻是無比震撼新鮮:寬寬朗朗可容得一家人歡聚共享的開放式廚房、只不過多了一道拉門便能徹底乾濕分離的浴室、獨立室內的洗衣晾衣房、專屬家人不為客用的起居間……尤其前三者,一掃既往印象中的陰暗暗濕答答屈居一角,成為令人流連不去之所,日常盥沐與廚事家事都變得愉悅可親起來。

讓我頓然驚覺,只要陳設上格局上一點微小的改變,生活的形貌與節奏便天差地別。



我想,那就是我對空間、對設計、對家的興趣和熱情的萌芽吧!即使年歲還小還懵懂,卻隱隱然看見了通往美好生活之門隙裡的微光,自此有了往那光走去的願念和嚮往。

那之後,我邂逅了《紅樓夢》,這部對我影響至深的中國古典小說,徹底啟蒙了我對文字、文學、藝術、飲食、哲學,還有建築、園林、器物等各種面向的美與樂與複雜的領會與探索。

以此為出發,我找了不少相關書籍來看;特別建築,扣合上我正當初開的好奇,更是分外興味盎然,自東方以至西方之史類與風格概述的書都納入閱讀行列。

北上念大學以後,因在此部份之接觸與涉獵範疇更精更廣,戀慕之深,原本志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一度認定終將走上紅學考據之路的我竟而決定轉向,一畢業便立即往當時頗心儀的空間設計雜誌求職,並幸運錄取。



之後,將近五年時間盡情浸淫涵泳此中,得以親身眼見領略探究鑽研一件又一件型態理念面貌風致俱皆多樣不同的作品,與各方知名設計者與專業者請益深談;從中一步步建構我自己對美、對設計、對空間以及生活的審美認知、觀點、立場與信仰。

雖說後來因職涯轉換,飲食與旅行取代設計成為我的工作重心,卻反而令這探究之路更加寬朗。

特別是旅行,對住居課題分外關注的我,就這麼自然而然開始追逐各國各地各種類型旅館,透過一夜又一夜的落腳,在數不清的房間、浴室、床上醒來、行走坐臥、睡去,宛若一次次劇烈的多面向生活實習和操演,視野與眼界更上層樓。

當然,還有這多少年風塵僕僕旅途中看見了咀嚼了的無數異國異地生活形式和風光。

我將自此得到的養分一一投注於常日生活中,年年歲歲月月日日不斷實踐、演練、淬鍊、融會貫通,獲益樂趣皆無窮。

——而這漫漫追尋探索之路,長達數十年逐步累積凝聚琢磨,可以說直至今刻,才算是一次真正階段性輪廓清晰、完成展現。



其實早從多年前起就已開始動念,是時候該重新整修了。

屋齡近二十年的這小宅,長年居住下來,除了管線、設備等不堪歲月摧折而產生的老舊損壞問題外,最重要是,生活方式的早已改變。

這段時間裡,我從原本在雜誌社任職的上班族,轉而成為在家工作者、飲食寫作與研究者,二十九坪小小面積與既有格局下,特別書房、廚房無論空間、功能和收納都嚴重不足;更與越來越成熟成形之起居模式以及看待家看待設計之理解與想望明顯格格不入。

只不過,雖這意念一年比一年強烈,然每再深想,絕非等閒的預算壓力且先按下不表,先遷出再遷回、搬來搬去的勞頓,在外賃居暫住的勉強適應,以及過程裡想得到想不到的各類項目細節的龐蕪繁雜……對工作和活動永遠都在滿溢滿載狀態的我們而言,不啻一大疲憊艱辛難關。



為此甚至一度考慮,是否乾脆放棄此地另覓稍微再大一點的住所另外裝修,不但解決空間不足困境、還是省力省時少磨折之道?然而,一來根本捨不下這千金難換無敵景觀,二來房市裡才只試探一下便被簡直數倍飆漲的天高房價大嚇一跳……

就這麼畏怯戰慄著反反覆覆左右為難猶豫好久,直至2012年秋末,方才痛下決心不再拖延旁騖,破釜沉舟奮勇振作起而行,正式開啟我們的造家大計。

此樁設計重任該交付誰也頗費了番周章物色找尋。雖說出乎過往工作背景,與不少知名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都相識熟稔,其中也頗有多位確信相知互信與默契均足夠者;但幾經比較思量,我們找上了素昧平生的李靜敏。



靜敏的作品,從第一次翻開他的書《找到家的好感覺》便覺傾心:我喜歡他對空間的破題與處理,天光、窗景與生活、格局動線間呈現出流暢而緊密的連結和交映關係;也喜歡他的色彩與材質運用,天然原色原質素材交織鋪陳成簡約凝練淨雅氛圍。

和我的向來追求正相一致。

11月,靜敏初次來到我家,和我和另一半聊了談了好多好多,包括我的生活現況、動線、需求——從大方向到最細微細瑣的枝節,對未來居家的願想、渴望、憧憬——從最務實最機能到最任性最越份的狂想;以至,我們的遺憾侷限——不到三十坪的空間與有限度的花費下,和居家大夢間究竟有沒有平衡點……

然後,一切就從這裡開始了。

 




 

☆ 各通路購買網址

誠品書店&網站博客來網路書店TAAZE讀冊生活金石堂書店&網站

 

☆ 電子書購書平台

博客來ReadmooUdn讀書吧樂天kobo

 

☆ 簡體版哪裡買

當當網京東商城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