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蘭:在旅行中”享樂”】
葉怡蘭的旅行之門開啟於小學六年級,那時她隨外婆與母親赴美國探視當時在美居住的舅舅。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出國之旅,讓她接觸全然不同的異地居家樣貌與生活方式,對自己「衝擊巨大」,也讓她開始觀察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葉怡蘭寫給故鄉的情書】
「熱帶島嶼子民的熱情是與生俱來的,暖熱的天氣、豐富的物產,讓我們的生活並不那麼掙扎,人與人之間自然少了競爭和猜忌。很多朋友跟我說台灣的人情最美,我想這是小島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得天獨厚的溫暖能量……」
【停在原地就有更深刻的旅行】
當大多數人還追求著自然荒野裡的綺麗風光,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探尋藏身巷弄裡的美味,當時擔任時尚雜誌採訪主編的葉怡蘭,卻隨著1990年代世界各地個性、設計旅店風潮興起,開始她的旅館旅行……
【重新找回人與人的連結 葉怡蘭】
「在食安裡面我覺得比較可信賴的,我還是相信是人,你認識的人。因此從以前到現在,我決定去買一樣食物時,都不是因為牌子大或是廣告很打動我,而是我真的認識他。小工坊的、小農的、小的,我反而盡量選擇小的,而不是大的。我們應該要用這樣的聯繫去重建我們這個社會的食物鏈……」
【味覺煥食光】
「買到一塊美味的豆腐,只要淋上好的醬油、灑上蔥花,就好吃得不得了!」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的「三餐煮食哲學」,並非樣式華麗、作法繁複的「大菜」,她認為,「簡單」是她最深切的生活哲學……
【理解得和失,擺脫慾望的迷障】
這不是記者第一次讀台灣作家葉怡蘭的文章,給人以文學清新之感,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對待生活她的那份恬淡自然。她是真正在享受生活,體味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驚喜。而在記者看來,她的每一次旅行不僅僅是觀景,更是心靈之旅,給自己的心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放的地方……
「他並非單純追求炫技、或只以強烈宣言攫取注意,」接觸過許多國際大廚,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這麼形容江振誠,「他擁有強固的創作脈絡與意圖,創造各種食材與美味的極致可能性。」
「台灣是一個歷史短淺、自我文化並不強固的國家,殖民歷史加深了我們混融的痕跡。我們要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忠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才有契機能走向世界。台灣的原味質樸,表現在味道上,就像一盤白切雞,非常簡單樸素,可是每一次都讓我驚奇。對我來說這就是台灣的味道,表面上看來簡單,內裡其實並不容易……」
【以食材為核心 把味道發揮到極致】
對食材的充分了解、對技藝的長期鍛鍊,就是這樣精益求精的職人精神,造就日本料理的極上美味。傾心於日料之美的葉怡蘭認為,台灣擁有全世界除日本當地外最美味、最多樣的日本料理選擇,無論傳統經典或加入創意揮灑,都有精彩演出……
【與台灣人說台菜】
「我常說『台灣的滋味是原味』。我覺得台灣料理獨具一格,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簡樸不浮華誇飾的外在,可是在內在又非常精細跟講究。我始終覺得食材是台灣料理最關鍵的原點。台菜的核心在於新鮮上乘的好食材以及點到為止的烹調,所有精緻都在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