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產早午餐



上月,2020開年第一天,一如慣例,以一頓早午餐為開啟。算是一種(越來越奢侈的)祈願吧!期許今年得能多些日子如此般,擁有更多自在悠慢時光。

餐點純然西式:香煎奶油法國吐司佐自煮果味醬汁,蘑菇與新鮮羅勒葉炒蛋,生火腿與起司拼盤,兩種水果切盤;佐餐飲品則是自然氣泡酒,以及紅茶加牛奶和蜂蜜……

一整席豐盛擺上當口,突然驚覺,欸,比之往年,這一桌,似乎隱隱然有那麼點兒特別?細細檢點才發現,菜色內容之食材來源,台灣在地本產比例委實驚人地高:

水果、牛奶、蘑菇以至羅勒等生鮮食材自是在地產,蜂蜜理所當然也是本地強項;但如起司、紅茶、葡萄酒等身世由來西方、以往非得仰賴進口地品項,此番也全為台灣血統。

——而說真的,若真要全數刻意堅持,在地原料在地製造之肉製品、奶油、吐司、果醬不但都找得到,甚至早就是我的日常依賴。且最自信自豪是,百分百可以拍胸脯打包票,品質與美味程度一點不輸、且還常勝出。

當下百感交集:是的,咱台灣,也就這麼一步步、邁入這樣的里程了!

說來,近二十年內,在地風潮全球狂襲,本產食材在台灣,也早成國人關注焦點與餐桌核心;然而早午餐,則意義完全不一樣。

原因在於,攤開世界飲食史頁,早餐以及早午餐幾乎可以說,是人類之常日三餐裡,全球化斧鑿痕跡最深的一頓。

一如Christian Grataloup在《百年早餐史》一書中所說,「儘管今日早餐的形式多樣,但裡面幾乎都尋得到西方世界的痕跡,就算只喝一杯咖啡也一樣。早餐於是成為飲食全球化的最小公分母。」「時至今日,早餐餐桌上的食物多半仍來自遠方。」

然這些年來,在地食材蔚成顯學,而台灣在急步跟上的同時,更因獨樹一幟的環境地利條件——熱帶亞熱帶交界與多山地形、形成多樣的小氣候帶,複雜地域歷史因素和交流貿易所帶來的豐富物種,以及從日治時期以降、在農業上百年深耕至成熟精細的匠藝……

再加上此波流風下,有心業者與飲食工作者紛紛奮力投入,從思維到技藝一方面與國際緊密接軌,一方面展現自我風土特色;還有懷抱同樣在地意識的餐飲業界和消費者的積極鼓勵,每有新作問世,只要品質上乘,便都能博得眾多支持關愛,故能從既有原生本產的復興振興,進一步連原本血緣外來的物產,都能在地生在地長。

遂而,不僅僅在我的日常餐桌上,近年,在許多高舉台灣味的餐廳、以至以台灣為主題的餐飲活動裡,在地食材都是理所當然要角——已連續舉辦三年、純然法菜餐宴的「野臺繫」,甚至將近百分百達標。

雖說以目前規模言,距離全民日常全盤自給自足還頗有一段距離……當然究竟是否有此必要,也是另個可以深入討論的課題;但這已然風行草偃、且越來越深植的,從飲食裡生活裡,緊密連結所生所長所立足這片土地的強烈願心和斐然成績,已讓人歡喜不已。

而我相信,這樣的探索與努力,還將熱烈持續。


 
Promotion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