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吃,舒服多了!(下)— 新作《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序
- 2018-11-19 訂閱電子報
-
「所謂家常菜,就是把食材好好煮熟。」每有人問起我的烹飪原則,我總愛這麼回答。——而說真的,一旦抓到訣竅、化繁入簡成習,快手輕鬆三兩下就已經很美味,哪還肯再回歸複雜?
但理所當然是,再無法如兒時那麼純粹了。過往經歷的潛移默化,讓我的菜固然台魂為本,卻自然而然流露混血面貌:
特別是日本料理的影響。
說來奇妙,可能是台日間複雜交錯的歷史文化因緣,也可能是原本口味上原就偏愛清淡,年輕時乍一接觸日式烹調,立即便覺投合相契。
不僅藉此瞭然如何簡單煮原味吃的神髓,也因而一步銜接上台灣家常料理其實隱隱然涵藏的日風,領會了二者間相互共通的樸素扎實、真淳本色,倍覺親切。
還有歐洲地中海料理的輕鬆率意不拘泥,泰印韓料理的濃亮辛香,都為我的三餐點染更多活潑風致。
更不用說這二十多年來,世界各地僕僕風塵,從歐亞名廚餐廳到鄉野市井庶民小館小攤,國外國內市場市集與食材食品店以至農園牧場產地原鄉的身歷親訪,還有身兼食品雜貨鋪經營者身分十六年來的實戰操演、頻繁開闊涉獵品試實踐,以及書海裡案牘上的大量閱讀反覆探究撰寫……點滴融會手路裡心版上,讓我於廚檯上得能隨時信手拈來、觸類旁通,直見本質本真,無入不自得。
而「食」之外,對「飲」與「器」同樣旺盛的熱愛好奇與求知欲:酒、茶、咖啡、鍋碗瓢盆杯盤皿……也都一樣廣兼博愛,使我的餐桌風景更加豐盈著無窮樂趣與可能性。 然後,在這過程中,隨網路各社群平台的崛起而後發達,竟因而得了契機,從單純自家獨享,繼而與更多朋友共享,而後流傳、發酵。
一切故事,得從一張隨手貼說起:
長年以來,在我的廚房抽油煙機上經常有著這樣一張隨手貼——維持好久的習慣了,特別是晚餐,一日裡最混亂的時段,每是忙到天都黑透了、腹饑如雷鳴之際,方才依依不捨起身,拉開冰箱抽屜檢視一下此刻現存材料,迅速構思組合出想吃的可做的菜;回到書桌前,一面應付通訊軟體視窗裡各方夥伴們還正輪流十萬火急叮咚不停催響訊息,一面抽張隨手貼,把今晚菜單寫下……
沒錯,迷糊健忘如我,這一心多用亂如麻當口,若不這般白紙黑字提點,不僅一轉頭就把菜色全忘光;接下來,三四爐口齊開、兵荒馬亂開始做菜後,多半還得書房廚房間兩頭奔跑照看,更免不了切錯菜調錯味下錯鍋。
結果就此演化為一種固定記錄模式:每餐飯後,我會將隨手貼撕下來,把內容轉錄於筆記本上,並不時註記滿意的調味比例與配方;寫日記一樣,吃過什麼做過什麼菜都留下痕跡,也成為日日換口味變花樣的絕佳參考。
後來,有了噗浪然後臉書微博以至Instagram,便改為記在網路上,還在眾網友的「沒圖沒真相」鼓動下有了照片,更加一目瞭然,不僅檢索查閱更方便、還多了交流對話。 所以,總常有人驚異為何我能網路上分享三餐持續不輟……其實並非我特有毅力,純是忙中卻還想好好吃飯所逐步衍生的一種飲食生活方式罷了。
然後發現,這分享交流,至今已經十年!
這一路,所得所獲與樂趣太多,然最大收穫是,竟而催生出這本書。
早從多年前就已被四方讀者網友出版社輪番敲碗催促,且一年年越趨懇切熱烈,讓原本只想安於純粹記錄的我,也隨而起心動念,開始著手整理結集。
沒料到,原本以為純然家常隨筆小品,工程龐大程度卻遠超乎想像,從架構—— 這全不具目的和主題性的汪洋靡蕪圖文之海,究竟如何去蕪存菁、歸納整合?規格——漫漫十年歲月,浩瀚無可計數的圖文內容,該怎麼收容於一冊小書中?
尤其終究訂出綱目,決定以早午晚為經、菜式類型為緯,兼容四時節令與廚事之樂,並以2013年末居家全面翻修至今,我的《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所收錄近兩千則〈餐桌週記〉為選取範圍,據此進行盤整後,卻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昔往回憶、長年心得感發歷歷湧現,一一書寫融入之餘,出乎留念心情,也酌情將更早期、最早可追溯到近二十年前,社群甚至部落格時代來臨前曾寫下的廚記、食譜重點收錄其中。
可算我的歷來十七本著作中,前後積累橫跨年歲與艱辛程度足能與翻山越嶺走遍茶國茶區的《紅茶經》相比並,頁數、字數與圖片數則遠遠凌駕其上,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之作。
我將此書定名為《日日三餐,早‧午‧晚》,晨昏日夕、春夏秋冬,就在這一餐又一餐的美味中,專注踏實,悠然流轉。
「在家裡吃,舒服多了!」——每每奮戰整日後,終於落坐餐桌旁,卸下一身疲憊,持箸舉杯大快朵頤之際,心中總會油然萌生這樣的喟嘆。這是,我的飲食日常,平凡而樂,自在陶然。
→ 在家裡吃,舒服多了!(上)— 新作《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序
★ 各通路購買網址博客來網路書店、 誠品書店&網站、 TAAZE讀冊生活、 金石堂★ 電子書購書平台博客來、 Readmoo、 Udn讀書吧、 樂天kobo★ 簡體版購書網址當當、 京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