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台灣滋味 — 近期幾本食旅書之讀後記/序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辛永清•聯經

近來讀得入迷的一本書。一者多少出乎對台南風土與人物的熟稔與相識,讀著倍覺親切。然最驚異最有共鳴還是食物──當然,年代家世門第不同,書中所描繪住居與家宴之排場與精緻著實遠不可攀;然常日三餐、以至同樣熱愛的街邊小吃,卻與我的經驗記憶驚人地肖似。款款流露的,對生活對飲食極本真素樸的專注、以及徜徉其中之味之樂,歷歷在目、舌齒生香。

讓我對家鄉的思念與眷戀,於是又多深濃了幾分。


《台灣好滋味》•光華畫報雜誌社

什麼是,台灣的味道?──這麼多年來,我反覆問自己這問題。同時一步一步,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與角度,不斷尋找答案。

然伴隨而生的另一疑惑是:為什麼這問題如此艱難?

早從十多年前、在歐洲參加某國際飲食論壇時被其他國家的美食作家一句考倒後,每每嘗試以類似問題詢問周遭台灣朋友,對方即使沒有頓時語塞,往往也只能勉強答出彷彿霧裡看花般的糢糊答案。

但漸漸地,走的地方、接觸的料理型態越多,我遂也慢慢瞭然這艱難所由何來。

就好像拿同樣的問題問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甚至美國,也常得不到精準明確一語中的回應一樣;這類歷史短、文化根底淺、住民多由四面八方移入的所謂「新世界國家」,比起法國、義大利、中國等歷史悠久國家來,飲食形式除了偏向簡約單純,血緣上也常混融兼揉各方各地,缺乏強固且明確清晰的獨立特色。

另外,相較於大陸塊中土區域,若地域上偏向邊陲島嶼位置,不同文化間彼此往來交流衝擊劇烈;要是還擁有長久或反覆殖民歷史,都更加深飲食上的混血痕跡。

而台灣,則以上因素全部具備。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答案不需要不值得追尋。

在以上提及的這些新世界國家裡,多少年來,這樣的自問與研究與追尋也從來不曾一刻稍停。

正如那句經常被引用的老話:「吃什麼,怎麼吃,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飲食是我們真正的原鄉。置身這塊因重重複雜地理歷史緣由交錯,遂而身分與認同混亂的土地上,藉由追溯、梳理、正視、探究我們的食之身世、傳統、記憶、面目風貌與個性……

或者,我們就會逐步清明知曉,該怎麼看待自己、定義自己、懂得自己,安身立命。

然後也才能真正擁有,立足國際社會的角色和位置。

而《台灣好滋味》此書,毫無疑問地,每一篇,透過採訪報導形式,從種種文化與現象的耙梳以至人事時地物的介紹,都正一點一滴勾勒著形塑著,台灣飲食的面貌。

讓我們得以藉此窺看、觀照、思索,究竟何為屬於我們的,台灣滋味。


《嘿,你到西拉雅打卡了嗎?》•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身為台南府城出生長大的台南囝仔,小時雖尚無「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之名,然這兒的景區景物、風土人文,對我來說卻是無比親切。

宛如家裡的後山一樣,讀著書裡一處又一處地點、一篇又一篇導覽,俯拾盡是熟悉的景致熟悉的名。往事歷歷,過往多少年來曾和家人在此留下的甜美歡樂記憶,一一浮現眼前。

我還記得,嘉南平原土地平曠,自小周遭生活裡極少見山。遂而每回出遊,乘車往這一帶走,當起伏坡陵以至蔥龍山色開始映入眼簾之際,那份無可言喻的雀躍與歡快。

我還記得關子嶺的溫泉。好漢坡上下一回歸來,日式老旅館的小小微暗古舊浴室裡,顫抖著痠疼不堪的雙腳,一口氣浸入泥漿般濃稠的熱騰騰泉湯裡,那宛如昇仙般的舒暢。

更不用提烏山頭、曾文水庫,我們家老愛往這兩地方跑,去了好多次,喜歡那明媚媚的山光映著平水如鏡,熱辣辣南台灣驕陽也不覺炙人了。

然而,竟還有好多地方想去呢!─頁頁翻閱此書,我一面懷念,一面新鮮。

有過往還來不及造訪的,有隨時間而持續前進增添了新貌的……

豐美富饒環境、勤懇敦實人們、加之長長歲月薈萃涵泳出精采深厚的歷史人文,讓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成為值得一遊再遊、咀嚼玩味再三的優美之地。

下次回台南時,再前去走一趟吧!我和自己相約。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相關文章:
  2012,感動我的十本書
  傳承,土地與生活的滋味— 近期兩本書之推薦序
  滋味之書─序《24hrs,吃在台南》
  味蕾的返樸
  台灣的滋味,是原味
  說說,台南
 
→相關商品:
  PEKOE—好書區


 
<p>勾勒,台灣滋味─ 近期幾本食旅書之讀後記/序,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台灣好滋味,嘿,你到西拉雅打卡了嗎?,閱讀,書,Yilan文章</p>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