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妙,我好像是直到離鄉背井負笈北部唸書、工作、繼而定居之後,才開始真正地,重新認識台南,以及,真正戀上台南。 而我想,許多如我這般的異鄉遊子,定然也都經驗過,和我一樣的心路歷程。 所以,很有趣的是,散落在各處的台南囝仔,比起來自其他地方的朋友,總是特別容易辨認。 當然,應該也是因著老是愛提家鄉事家鄉味,遂而,即便只是乍相見初相識,總是沒兩三下便相互認起親來;然後,更迅速地立即站上同一陣線同聲一氣同仇敵慨,從食物到天氣到城市個性城市氣質到生活節奏生活氛圍到人情味,一路挑剔嘆氣不勝感懷…… ——是的,走遍天涯海角,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好得過咱們故鄉台南! 雖然也知道這樣自豪過頭的口吻行徑,看在其他人眼裡,難免意外詫異不能理解,卻還是無法完全抑遏忍耐。 然同時間,我也每每好奇著,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台南人如此近乎執拗的愛鄉懷鄉之情。 我想,追根究底,還是肇因於這城市所擁有的、獨樹一幟的內涵質地吧! 悠長悠久、人文薈萃的歷史,加之數百年來,即使台灣其他大多數城市,在高度現代化都市化商業化地球村化的洪流衝擊下,導致傳統的飲食與生活方式逐漸變化或凋零,台南,卻難得地因獨特的城鄉發展狀況、加之本有的地域性格和堅持,遂而能夠就這麼多少持守保留下,自古早年代一路傳承至今的,不疾不徐、淳厚真誠同時認真專注的面貌。 遂而,在這地方長大起來的府城孩兒,一旦離了故地去了他鄉,總是一時半刻無法輕易融入,因為從小耳濡目染過來,對一切生活大節小節,都早有了自己的見地與主張: 食物就該這麼那麼吃才是美味,茶該這麼那麼喝才喝得出回甘餘韻,東西不是新或貴就美就好、有時含蓄內斂樸實深厚才是有味道;同樣,待人處事看世看物,往深裡想往內裡看往慢裡走、時時留他空間留他餘地,往往更別見另番不同天地風景…… 真的,我自己,便始終深深感謝,台南這城市,所曾經涵泳我教給我的一切。 到現在,從事飲食與旅行與生活寫作,工作內容與美與品味緊密相關,我總認為,我自己於許多事物上的審美角度與觀點,就是在台南,點滴養成的: 相信簡約、相信自然、相信內斂謙遜無華是為美的最高標的;相信歲月與時間積累方能淬煉出悠遠綿長的情味;相信唯有自信自在做自己、珍視我們本有的固有的,才是真正的發光發熱之道…… 到後來,因工作緣故,有機會世界各地到處走;值得玩味的是,總有幾個城市,奇怪總難起共鳴,也總有幾個城市,特別感覺投契。比方日本,雖說東京才是首屈一指繁華之都,卻每每令我油生畏懼,但京都,則是流連留戀再三恨不能年年造訪。 「那是因為,你是台南人啊!」有一次,和一位剛好和我觀感全然相反、愛極東京的朋友聊起,他一針見血如是說,令我頓時恍然大悟。 所以,永遠無法喜歡尺度龐然且幾乎分分秒秒皆不停變動不停更新、飛速快轉著一路朝前飛奔不回頭的東京,然京都,這個經常被拿來和台南相比擬(只是,台南人說:「京都像台南」,京都人則說:「台南像京都」……)、一樣安靜著優雅著以著獨屬於自己的步調和身姿自顧自悠然從容前行的城市,想當然爾,自是格外牽動我心。 令我不禁想,一如卡爾維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裡,故事主人翁即使行遍、看遍千山萬水,卻只是在不同城市景物裡尋尋覓覓著故鄉的影跡……;而我,會不會也是這樣,在踏出故鄉後,才終是開始一點一點不斷印證,台南之於我的意義與情感與聯繫? 是的,走遍天涯海角,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好得過咱們故鄉台南!——至少,對我自己而言,這點,我是一年比一年越來越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