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名瓷與open face sandwiches(2000.07.18)



雖然對於餐具與生活雜貨品的蒐羅與採購始終有著極度的狂熱與執著,然而,逢到挑餐廳上頭,美食本身,還是我的第一考量標準。

所以,無論是Wedgwood、Kenzo、Rosenthal……,即使國內越來越多餐廳紛紛以名牌餐瓷、大師名作為號召,然而,對我而言,除了相信酒杯與葡萄酒好喝與否的確相關之外,其餘,如果菜肴不夠吸引人,光是盤子又貴又漂亮,也是徒然。

而且,我總覺得,太精緻太細膩的瓷器移作專業使用,其實也是一種負擔,餐廳經營者不用提了,對用餐者而言,一面大快朵頤一面還得小心著動作別太粗魯以免碰傷或劃傷了餐具,說真的,還蠻累人。

不過,最近,在哥本哈根,倒是有了那麼一次,名瓷與美食結合的美好經驗。

那是哥本哈根的「Gitte Kik」。一家只有中午營業、專賣openface sandwiches的老牌著名餐廳。

之前,初初曉得了open face sandwiches這種食物時,其實並不曾產生太大的興趣。——本來就不喜歡三明治,一堆子菜啊、肉啊、蛋啊、加上番茄醬美奶滋有的沒的擠在一塊,兩片麵包一夾,一口咬下,根本也吃不出什麼是什麼。——更何況openface sandwiches,據說原來根本就是簡樸的北歐人應用前一天剩下的冷肉、蔬菜與香料直接攤放在麵包上所發明出來的一種簡 樸食物呢!

但一直到親身嘗試了,才發現,畢竟是懂得生活的歐洲人的食物,即便簡單,其中魅力仍舊不同凡響。

在Gitte Kik吃飯,除了一些肉丸子之類的熱食外,主要的點菜過程,都在廚房前方的一長條三明治吧檯上完成。

說來,這吧檯上的景致可真是風光旖旎:一盤一盤經過精心搭配的各式open face sandwiches組合:從小蝦+白煮蛋+檸檬片+蒔羅,牛肝醬+肉湯凍+炸培根+醃蘿蔔+黃瓜,燻鮭魚+茴香+各式香草+芥末醬,烤牛肉+美奶滋+酸黃瓜+培根,以至最經典也最普遍的鯡魚+洋蔥+酸豆……,一一漂漂亮亮地依照口味屬性一層層攤放在不同的麵包薄片上任人挑選。

因之特別能夠見出其不同於一般三明治的迷人所在。

感覺上,北歐的open face sandwiches,比起之前我較不欣賞的那種形式雜燴味道卻單一的三明治來,毋寧更像是一道經過精心安排的冷盤前菜;不管是海鮮肉類、蔬菜、香料與麵包,彼此間的搭配與穿插,都具有著一定程度的,口味上的講究與協調性。

比方以牛肝醬與肉湯凍為主的這道來說,綿細濃重的牛肝、爽口的肉湯凍、酥脆的培根配上微酸的蘿蔔與黃瓜,清爽與濃郁的兩向激盪與調和,醞釀出多元的口感與滋味,十分引人入勝。

當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當屬作為托底的麵包了;白麵包、全麥麵包、黑麥麵包……,不同種類的麵包,一方面謙遜地將各種食材做了巧妙的襯托與調和(而不是強悍專制地悉數包夾壓平),一方面,讓口腹有了紮實的飽足感:一頓午餐,視個人胃口大小,約一至數份open face sandwiches便能輕輕鬆鬆吃飽,簡單俐落,十足北歐個性。

然後,值得一提的還有,Gitte Kik的餐具。

Royal Copenhagen的Blue Fluted,唐草系列。但是,可不是專門店裡展售的那種,色澤光燦亮潔、肌理精緻細膩的唐草,而是hotel line,亦即專門針對飯店餐廳用途製造的餐瓷。

這些餐碟盤碗,雖依然帶有著這系列設計所特有的優雅氣質與手繪質感,卻顯得更厚一些、沈一些、樸實結實一些,經得起來客川流不息的餐廳裡一再一再地操練使用,仍舊美麗不減。

就好像open face sandwiches一樣吧!

平易可親,卻依然有內涵有質地,遂而能夠耐人尋味,經久如新。我想,無論食物或物件,都是一樣的道理。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