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芳春時節,哪種水果最受國人愛戴,不懷疑,草莓,定然當仁不讓! 追究原因,我想,也許是因為那紅灩灩精緻剔透的外觀,也許是因為那馥郁撲鼻的香氣,也許是因為那又爽脆又柔軟的口感,也許是因為那微酸微甜果味襲人的迷人滋味……,當然,更也許是那一年只得一季、其餘時間都得牽腸掛肚著苦苦等待的生產特性。 遂而,每年十二月到三四月間,草莓季一到,真真是,其他水果都得靠邊站去!水果店水果攤水果貨架上穩居最醒目位置外,大篇幅草莓專題連番攻占各媒體版面,飯店餐廳甜點店以至超商超市競相舉辦草莓季、草莓口味甜點零嘴擺得琳瑯滿目;而且,最神奇是,無論與什麼甜點、點心相搭配,無論是躍登主角或只是充當配角龍套,草莓就是有那個本事能夠讓甜點倏忽改頭換面,頓然整個兒雍容高貴光鮮亮麗了起來,任誰都不能不心悅誠服地拜倒「草莓」裙下。 火紅與受寵程度,認真想來,似乎只有夏季的愛文芒果能夠與之相比。 就連我自己,也始終是個不折不扣的草莓俘虜。尤其多年來世界各地四處旅行,吃過好多不同國度不同產區的草莓,著實不能不承認,台灣草莓雖說硬度略差、容易碰傷,然而不管是香度、甜度與風味的豐富飽滿程度,都絕對遙遙領先。 ——唯一敵手,我想大約只有賣相一流、一顆顆豔色逼人形狀整齊漂亮的日本草莓可比。不過話說回來,日本真正上等草莓不管在當地或台灣均是價格驚人,故若以價格與口味表現相比論,誰勝誰負還很難說哪…… 也所以,長達一年的台灣水果採訪計畫一路進行至今,接近尾聲時刻,雖說候選名單上還列著好多未及探訪的台灣經典水果,然而……不管,我就是要吃草莓! 於是,就這麼任性地,直奔台灣赫赫有名的草莓之鄉,苗栗大湖地區。 大湖,得天獨厚草莓鄉 台灣草莓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西元1934年日治時期,最早原本在陽明山以及蘆洲、五股、金山一帶試種,但因受環境條件所囿,產量與成果並不理想。直至1958年,賴雲添、陳世源、吳金士等果農從蘆洲引種至家鄉大湖栽種,才終於培育成功,並逐步擴展到整個大湖以至苗栗鄰近地區。 到現在,台灣草莓產區主要集中於台灣中北部,特別在苗栗一帶,如大湖、獅潭、公館、銅鑼、通宵、南庄都有種植;另如新竹關西、南投國姓、以及台北內湖等地也有零星產量。但整體仍以大湖為最重要產區,佔全國產量百分之八十以上。 品種方面,台灣草莓品種歷經長時間的淘汰演變,早期從美國引進的「阿美利加」、「馬歇爾」、「愛利收」、「福羽」,1973年自日本引進的「春香」,都曾在大湖有過一段時期的栽種。 後來,1985年自日本引進「豐香」,並於1980年正式命名為「桃園一號」,豐香果型碩大肥短,色澤紅亮,香氣濃郁滋味豐腴甜美,非常討喜;故而迅速駕其他,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種植面積最廣的主流品種。即使之後陸續培育出更耐寒、耐病的桃園二號,以及產量高、適合觀光草莓園推廣的桃園三號,都無法搖撼豐香的地位。 說起大湖草莓的傲人成績,首先,當然是當地風土氣候的不同平常。 那日,我們開車從台北一路南下,初春陰霾多濕,一整路都是霧濛濛天氣,能見度極差。然而,說來奇妙,行近苗栗將入大湖時刻,車子一過山洞,突然一剎那間雲亮霧開,整個都清明清朗起來,令我們嘖嘖稱奇不已。 詢問當地人才知,大湖本身為一處盆地,周遭群山環繞,北面山脈擋去了自北方吹下的東北季風,護得整區乾燥爽朗,最適合嬌貴怕濕的草莓生長。 其次,山間盆地地形,日夜溫差大,以冬天來說,晴日白天氣溫最高可達28℃,晚間,涼氣自山間降下,輻射冷卻效應,夜間常在10℃以下;——溫暖日照可增益色澤與甜度,低溫則使生長速度減慢,緩緩凝聚成紮實脆硬的爽口肌理,成為大湖草莓的美味之源。 然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之外,當地果農與相關研究輔導單位多年來的齊心努力,不斷選育、改良最適合當地風土的新品種,同時提升栽培技術,再加上結合觀光與周邊商品的推展,更是一步一步將大湖打造成全台知名的草莓王國的重要關鍵。 觀光與相關商品,打響金字招牌 車行近大湖農會所在地,當下著實十分驚異,周邊繽紛熱鬧,一片粉紅桃紅亮紅嘉年華氣息,宛如一座草莓主題樂園。 而也確實,大湖草莓的赫赫聲名,大部分可歸功於成功轉型、將農業與觀光產業完美結合一體。 1968年,大湖農會首開風氣,開始開辦園區讓遊客自行採果;1969年,正式成立觀光園區,一時轟動全國,一舉打響大湖草莓的金字招牌,也帶動了台灣的觀光農業風潮。 而實際上,此中成功關鍵,也絕非只是單單開放採草莓這麼簡單,還在於相關遊憩環境、設施、活動與商品的配套。 走入由農會經營的大湖草莓文化館與大湖酒莊,著實不能不咋舌,怎麼能玩出這麼多的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