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南台灣已然逼人的豔陽下,我們開著車,沿著道旁連綿不絕的魚塭與稻田一路往前奔馳。 這是「農委會台灣精品水果宣傳促銷計畫」的第一次下鄉探訪。而我,由於早就深心傾倒、自豪於台灣水果之美味、多樣確然冠絕天下、鮮有能及,及其宛若工藝般精細精緻,智慧、技術、心血勞力匯聚密集的種植型態;始終渴望著,能夠有機會親身一窺其中堂奧。遂而,早在此計畫成形之初,便立即歡然允諾,願意跟隨主辦單位的行進腳步,一月一次,從南到北,陸續前往台灣各知名經典水果產地,實地進行當月當令水果的採訪與寫作工作。 而這趟,我們的目標是,台南七股的洋香瓜。 其實好早以前,就已經多少領教過,台灣洋香瓜的絕頂美味了! 還記得有回上節目,擔任特別來賓的頂級超市主管得意洋洋捧將過來,要我們非得嚐嚐,這與日本哈密瓜相較下絕對不遜色的香甜勁兒。果然,一嘗入口,如蜜的甜裡透著爽脆滑潤,足可與記憶裡日本果物名店中的上級哈密瓜相匹敵。 也所以,這回得能親身前往產地一探究竟,真有幾分一償宿願之喜。 豔陽下的洋香瓜
行前研讀資料,得知洋香瓜又名哈密瓜、網仔瓜、澎湖瓜、美濃瓜;以類別分,又可分為表面網紋清晰、果皮較厚、果肉有橙有綠、肉質柔軟的「網紋洋香瓜」,外表光滑且有黃有綠、果肉青白、肉質爽脆的「光皮洋香瓜」(又稱「蜜瓜型洋香瓜」),以及原產自中國新疆、果型碩大、網紋稀疏、肉質甜脆的「哈密瓜」。 ——這才知曉,過往頗是令人混淆的形色香瓜、哈密瓜、美濃瓜,有的球圓有的橢圓、有的綠皮有的黃皮、有的光滑有的紋路深淺不一、有的白肉有的綠肉有的紅肉……原來全都系出同門,只是品種、產地各有互異。 在台灣,洋香瓜產地大多集中在台南、嘉義、雲林等地,並以台南東山、七股、安南區栽培歷史最久、面積也最廣;其餘,如彰化、台中、桃園、宜蘭也有零星生產。 其中,網紋洋香瓜以台南七股與安南區、雲林崙背為最大產地,光面洋香瓜則分佈於台南東山、嘉義太保一帶,哈密瓜則以宜蘭壯圍最為知名。而我們此番主要目的地——七股,則是此刻市場上頗受歡迎的網紋洋香瓜的重要產區。 下了車,行入瓜田間,擔任此區洋香瓜輔導種植工作的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黃圓滿小姐告訴我們,七股之得能成為聞名遐邇的洋香瓜重鎮之一,確實有其先天原因。 首先,南台灣熾熱的豔陽、少雨氣候,以及時時吹拂的涼爽海風,在最適合洋香瓜生長的時節,——秋季,溫暖充足的日照,使初長的洋香瓜得能穩定著果、茁壯,進入深冬後,日夜動輒12度以上的劇烈溫差,使中果期的洋香瓜得能緩緩累積、凝聚甜度。 而七股近海地區略帶鹽分的鹹地,輕微逆境激發出的植物求生本能,更使洋香瓜奮勇向下扎根、往上結果,結出一顆顆風味、甜度均令人驚喜驚奇的甜美果實來。 隧道式耕作,呵護備至 目前,台灣的洋香瓜除少數採成本較高的溫室直立方式種植外,特別在台南一帶,大多數採「隧道式」耕作;須於瓜田上先以支架與半透明塑膠布搭起圓弧如拱的半露天網室,以在多風的空曠田野間有效防寒、保濕;田土上則另覆塑膠布保護,並等距鑽洞,使種子能夠透氣,種植過程備極呵護。 遂而,立於田中,極目四望,但見廣漠阡陌間一道道亮白塑膠布龍連綿行列,十分壯觀;再一彎腰俯看,則在一排排蔥龍茂密青翠蓋地的藤蔓綠葉間,時不時,便見一二青底上米白紋路密佈的碩大瓜兒露出頭來,煞是可愛。 台灣洋香瓜的產期極長,幾乎全年均可生長(說真的,台灣哪樣水果不是呢?),然一般而言,還是由秋至春、從11月至翌年五月末,寒涼天氣,最能結出紮實細緻、果味香味甜味飽滿的好瓜;六月之後,氣候炎熱,生長過於迅速,就難免肉質鬆軟、香氣寡淡,滋味遠遜春秋冬果了。 「尤其要緊的是,」黃圓滿說,「瓜要好,瓜田定要『輪作』!」最好是與夏期水稻輪替耕種(其次才是玉米與其他綠肥作物),一者使地力能夠休生養息、涵泳回復;另者,稻為水田、瓜為旱田,二者所需養分與易遭侵襲的蟲害、雜草均大相逕庭,收成後的稻株殘體又是絕佳天然有機肥來源;故此,這麼一輪替,稻季過去、瓜季來臨,又是乾乾淨淨生意滿滿嶄新園地重頭開始,「種得的瓜當然好吃!」 ——從來都知道,美好的食物,始終是天地自然與人之和諧攜手、無間交會而成的迷人結晶,在這瓜田裡,竟又再一次得證。
五月,七股洋香瓜 (上),洋香瓜,七股,台灣水果,Yila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