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觀點#07 

《尋百工》



作者:祁台穎、林品儀、紀岱昀、廖祿禎

出版社:遠流



近些年,台灣電影圈與藝文界出版了大量以台灣在地生活與美學為主題的相關作品:2005年的《無米樂》、’07年《練習曲》、’08年《海角七號》、’10年《父後七日》……。透過導演與作家們的細膩觀察,以及感性的文字和影像呈現,專注地將視點收攏聚焦於島嶼內的美麗人、事、物、生活等各種面向,不僅發掘更多台灣的美好,使我們想起曾經有過歡樂與淚水、卻逐漸淡化的孩時回憶,也為年輕一輩和老一代的記憶斷層築搆起共同的橋樑。

本書《尋百工》,則是經由四個年輕大學生的畢業專題「失落的百工」衍生而出的記錄作品。他們憑著四個人、兩部機車、一年時間、一股傻勁與不認輸的毅力,踏遍北中南各處角落,棲身寺廟的香客大樓,往沒有路名的地點找去,尋訪了一百位從事傳統產業的市井藝匠職人。深入台灣的真情關懷,以及為保存面臨失傳工藝的真切疾呼,為他們拿下2010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學生大獎」首獎,也獲得出版社主動邀集出書。

《尋百工》的構想靈感來自作者之一的廖祿禎某日洗澡時,突然想起古早壁畫中的「百工圖」畫面,最初打算以海報呈現百種行業的樣貌,經過反覆討論修改後,逐步擴展成為如今兼具文字和圖像的深度記錄。



於是,我們才曉得原來在這個年代,還有老師傅堅持著從日治時期傳承下來的工法,一點一滴地煉製純天然樟腦油;高雄美濃的客家聚落,依舊維持「硬頸」民風染製樸實翩翩的藍衫布衣;台南的魏師傅父子是台灣僅存擁有可保存六百年以上的紙塑神像技藝的藝師;而在台北三重的巷弄裡,每天從廠房內飄逸而出的濃冽松香,是出自揉墨師傅在高溫爐火下,汗水涔涔地手揉費勁完成的高級香墨芬芳。還有,虔心送往生者前往他世的棺木製作者,接受客人委託用心寫下字字句句的「代客寫字」,越來越罕見、只在民間廟會活動出現的「藝閣」,或是打鐵、彈棉被、置疊蓆……。

從衣、食、住、行、筆、墨、紙、硯,到柴、米、油、鹽、喜、慶、婚、喪,這四個年輕的孩子用他們豐沛的行動力和青春正盛的熱情,重新喚醒了我們對於這些已是日薄西山,恐怕將被時代洪流淹沒的夕陽產業的懷念。這些職人、用具、習俗、藝品,曾經與老一代人的生活有著密切難分的緊密聯繫,在大量的機器化取代人工之後,他們仍然恪守傳統,用微薄的一己之力為守護傳統文化做出無價的貢獻。



在每篇訪談文字的最末,我們總可以清楚感受到這些師傅們面臨後繼無人的感嘆、遺憾或焦急,但不論再怎樣艱困的現實考驗,他們依舊憨實地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地耕耘。《尋百工》只是個引子,在這塊土地上還有著其他許許多多的百工們固執地、堅毅地用誠敬的態度為自己的職業驕傲而堅持著,透過本書,除了緬懷舊日美好時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這些新一代的熱忱,能夠在每個人心中播下文化的芽,讓傳統之美重新普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章同步刊載於雜誌《MING 明日風尚》





→相關文章:

讀本觀點 #01

讀本觀點 #02

讀本觀點 #03

讀本觀點 #04

讀本觀點 #05

讀本觀點 #06

讀本觀點 #08

讀本觀點 #09

.replace(/(*$)/g,''))));">facebook .replace(/(*$)/g,'')+')')));">PLURK .replace(/(*$)/g,'')+')')));">twitter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