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三芝.臨海農場的外國農夫
- 2008-07-02 訂閱電子報
-
「二十年後,有機農業將成為台灣未來的新經濟重心!」頂著一頭駁雜灰髮的劉力學嘴裡淺淺含著一口台灣啤酒,神色自若地說出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
本名Pierre. H. Loisel的劉力學來自加拿大,他曾經是知名跨國企業的核心人物,負責掌管全東南亞區域的電腦業務,現在的頭銜則是台北縣三芝鄉「臨海農場」的主人,一位中文講得比許多台灣人還溜的外國農夫。由他獨特的「廚餘堆肥法」所栽植出的有機蔬果遠近馳名,是懂門道的內行饕客與高級餐廳爭相競逐的美味上品。
我曉得劉力學喜歡小酌,尤其酷愛「尚青ㄟ」的台灣啤酒,因此約定了一個晴空萬里的午后,拎著一手台啤前去拜訪他。酒精果然有舒緩陌生氣氛的神效,話匣子在第一口沁涼啤酒入喉後淘淘開啟。
愛上台灣的外國人
民國53年,年方24歲正值少年的劉力學在教會號召之下,離開家鄉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台服務,他第一眼就被台灣的美麗風光深深吸引,「台灣沒有一處不漂亮!鄉村的紅磚瓦、紅土房舍、公路、高山、河川,每個角落都美的不像話!」這份感動促使他在淳樸的三芝鄉落腳定居,沒想到一住就是三十幾年。
擁有電腦碩士學位的劉力學為了能夠奉獻所學專長,加入了國際性的電腦科技公司,之後一路順利升遷至極高層核心人物,但他在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放棄了人人稱羨的高薪,毅然地離職退休。
受到西方教會文化教導教徒要在退休後回饋社會的影響,劉力學開始認真思考他可以為這塊美麗的土地做些什麼?「當時的台灣最需要的是環保。」劉力學一點一滴地回憶起這段三十年前的故事。
七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帶來迅速可觀的財富,卻也造成自然生態浩劫。嚴重的垃圾污染讓台北市的掩埋場座座爆滿,原本純淨的三芝海灘也幾乎被垃圾淹沒,為了找回潔淨的海灘,劉力學一方面自掏腰包,另一方面申請補助,自力興建一座小型焚化爐,與當地民眾花費近三年時間辛苦地在沙灘上收集垃圾、進行分類和焚燒處理,終於將三芝的海岸恢復成他口中「北台灣最美麗的海岸」。
而在淨化海灘的過程中,劉力學遭遇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在當時有限的技術限制下,「含有水分的廚餘無法焚燒」。
為了克服廚餘無法焚燒的難題,劉力學間接認識了台大農化系的吳三和教授,並從中意外獲得將廚餘轉化為堆肥的啟發。於是,他積極透過書本和上網蒐集國內外為數不多的文獻資料,終於在斷卷殘篇中研究出「廚餘堆肥法」的技術。
將廚餘變黃金
「廚餘堆肥法」其實並非劉力學獨創,只是就既有的技術進一步加以改善。舊有的堆肥技術是在地上挖一個洞,將廚餘、動物的排泄物和稻桿等統一集中,靜置發酵進行化學作用,一年後這些廢棄物才能轉化為農作物的肥料。
由於這樣的作法太過於曠日廢時,因此劉力學在發酵過程中將之加以攪動,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加快廚餘發酵的速度,如此一來只須縮短至三∼四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完成全部轉化的過程。
雖然目前國內有許多農友從事有機農業的種植,但一般多是選用豆類、穀類製成的肥料,其中所含養分傾向單一化。相較之下,由廚餘製成的肥料營養成分極高,施灑在作物上不僅能夠使它們獲得充足的養分,更可以提升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就像是健康強壯的小孩,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力照顧,他們自然會長得又好又漂亮。
故而,臨海農場一年四季共栽種多達二十多種蔬果,卻是樣樣美味鮮甜,即使售價比起一般市售同類蔬果來得高,仍然備受消費市場的重視青睞。
樂在生活的態度
但做事總是出人意料的劉力學始終堅守著他三分地(約一千坪)的農園,與他僅有的一名助手兩人一起悉心照料這塊自然的樂園,從播種、育成、收割、清洗、到包裝,全都一手包辦不假他人,也不想再擴大農場的規模。
「因為三分地是一般台灣農戶最常見的田地大小,對鄉村務農的夫妻也是剛剛好、不至於過度的負擔。」劉力學又嚥下一口啤酒補充說明。
原來,他想做的是精緻有機農業的開路先鋒,建立一個新模範,他要證明一名半路出家的老外做得到的事情,經驗豐富老到的台灣農夫更沒理由無法達成!劉力學希望透過廚餘堆肥的技術傳承,讓有機農業能夠在台灣穩固地紮下根基。
我問他是如何能夠長久保持對農業和環保工作的熱情?同樣擁有哲學碩士學位的他瀟灑的回答說:「這是我對於生活的態度。」
「每當我遇到疑惑時,就會想想什麼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那個心中單純的聲音便是我人生的指南針。」
我手中握著劉力學剛剛從田地裡摘下的一葉小白菜,學他洗也不洗就往嘴裡塞,清雅的青澀香氣裡,瀰漫著豐郁甜潤的鮮蔬滋味,心裡不免有些感動,因為這是,一名在台灣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外農夫,留給台灣的,最誠摯的禮物。
本名Pierre. H. Loisel的劉力學來自加拿大,他曾經是知名跨國企業的核心人物,負責掌管全東南亞區域的電腦業務,現在的頭銜則是台北縣三芝鄉「臨海農場」的主人,一位中文講得比許多台灣人還溜的外國農夫。由他獨特的「廚餘堆肥法」所栽植出的有機蔬果遠近馳名,是懂門道的內行饕客與高級餐廳爭相競逐的美味上品。
我曉得劉力學喜歡小酌,尤其酷愛「尚青ㄟ」的台灣啤酒,因此約定了一個晴空萬里的午后,拎著一手台啤前去拜訪他。酒精果然有舒緩陌生氣氛的神效,話匣子在第一口沁涼啤酒入喉後淘淘開啟。
愛上台灣的外國人
民國53年,年方24歲正值少年的劉力學在教會號召之下,離開家鄉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台服務,他第一眼就被台灣的美麗風光深深吸引,「台灣沒有一處不漂亮!鄉村的紅磚瓦、紅土房舍、公路、高山、河川,每個角落都美的不像話!」這份感動促使他在淳樸的三芝鄉落腳定居,沒想到一住就是三十幾年。
擁有電腦碩士學位的劉力學為了能夠奉獻所學專長,加入了國際性的電腦科技公司,之後一路順利升遷至極高層核心人物,但他在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放棄了人人稱羨的高薪,毅然地離職退休。
受到西方教會文化教導教徒要在退休後回饋社會的影響,劉力學開始認真思考他可以為這塊美麗的土地做些什麼?「當時的台灣最需要的是環保。」劉力學一點一滴地回憶起這段三十年前的故事。
七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帶來迅速可觀的財富,卻也造成自然生態浩劫。嚴重的垃圾污染讓台北市的掩埋場座座爆滿,原本純淨的三芝海灘也幾乎被垃圾淹沒,為了找回潔淨的海灘,劉力學一方面自掏腰包,另一方面申請補助,自力興建一座小型焚化爐,與當地民眾花費近三年時間辛苦地在沙灘上收集垃圾、進行分類和焚燒處理,終於將三芝的海岸恢復成他口中「北台灣最美麗的海岸」。
而在淨化海灘的過程中,劉力學遭遇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在當時有限的技術限制下,「含有水分的廚餘無法焚燒」。
為了克服廚餘無法焚燒的難題,劉力學間接認識了台大農化系的吳三和教授,並從中意外獲得將廚餘轉化為堆肥的啟發。於是,他積極透過書本和上網蒐集國內外為數不多的文獻資料,終於在斷卷殘篇中研究出「廚餘堆肥法」的技術。
將廚餘變黃金
「廚餘堆肥法」其實並非劉力學獨創,只是就既有的技術進一步加以改善。舊有的堆肥技術是在地上挖一個洞,將廚餘、動物的排泄物和稻桿等統一集中,靜置發酵進行化學作用,一年後這些廢棄物才能轉化為農作物的肥料。
由於這樣的作法太過於曠日廢時,因此劉力學在發酵過程中將之加以攪動,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加快廚餘發酵的速度,如此一來只須縮短至三∼四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完成全部轉化的過程。
雖然目前國內有許多農友從事有機農業的種植,但一般多是選用豆類、穀類製成的肥料,其中所含養分傾向單一化。相較之下,由廚餘製成的肥料營養成分極高,施灑在作物上不僅能夠使它們獲得充足的養分,更可以提升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就像是健康強壯的小孩,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力照顧,他們自然會長得又好又漂亮。
故而,臨海農場一年四季共栽種多達二十多種蔬果,卻是樣樣美味鮮甜,即使售價比起一般市售同類蔬果來得高,仍然備受消費市場的重視青睞。
樂在生活的態度
但做事總是出人意料的劉力學始終堅守著他三分地(約一千坪)的農園,與他僅有的一名助手兩人一起悉心照料這塊自然的樂園,從播種、育成、收割、清洗、到包裝,全都一手包辦不假他人,也不想再擴大農場的規模。
「因為三分地是一般台灣農戶最常見的田地大小,對鄉村務農的夫妻也是剛剛好、不至於過度的負擔。」劉力學又嚥下一口啤酒補充說明。
原來,他想做的是精緻有機農業的開路先鋒,建立一個新模範,他要證明一名半路出家的老外做得到的事情,經驗豐富老到的台灣農夫更沒理由無法達成!劉力學希望透過廚餘堆肥的技術傳承,讓有機農業能夠在台灣穩固地紮下根基。
我問他是如何能夠長久保持對農業和環保工作的熱情?同樣擁有哲學碩士學位的他瀟灑的回答說:「這是我對於生活的態度。」
「每當我遇到疑惑時,就會想想什麼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那個心中單純的聲音便是我人生的指南針。」
我手中握著劉力學剛剛從田地裡摘下的一葉小白菜,學他洗也不洗就往嘴裡塞,清雅的青澀香氣裡,瀰漫著豐郁甜潤的鮮蔬滋味,心裡不免有些感動,因為這是,一名在台灣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外農夫,留給台灣的,最誠摯的禮物。
.repl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