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正廚坊
- 2006-05-04 訂閱電子報
-
店裡菜系有些複雜,原創性質高,不似一般餐館、飯店有的口味。既使菜名一致,呈現給客人的,跟印像中也有些差異。比如東坡肉,在外面餐館飯店常有的料理,自己一直覺得外緣瘦肉因久滷而柴澀、有些肥肉層又太厚些,令人舉箸生嘆。所以在調理上稍稍做了些調整,把三層肉層層卸下,過於肥厚的,把它片薄剔除,再把肉捲起來,用豬皮當外層包裹起來,最後用瓢干緊密捆扎,這樣的東坡肉小火慢燉至九分,再放入冷藏讓它泡在魯汁一星期,運用〝醬〞的原理,使其入味中自然熟成至十分。外皮 Q 軟、肥瘦相間比例勻稱,豬皮包裹的瘦肉,因不直接接觸高溫魯汁,所以糜而不柴,且肉汁飽滿不流失,跟傳統四四方方的東坡肉除味道外幾乎完全不同形式面貌與口感。粉嫩外皮包裹一圈圈肥瘦相間的視覺,給人一種錯亂之美?這是東坡肉嗎?
經常把台灣人喜歡的菜色,作自己認為最符合現代健康飲膳的調整。還犯經營餐飲業的大忌? 就是什麼都做。 不管它中、西、日系,舉凡好吃的料理自己都想做,這樣的方式,給未曾入門堂的客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加上單價也不算低,門面又搭不上高級餐館的格調(平凡的像一般台北賣簡餐的咖啡館)。所以初次來用餐的客人都會被嚇一跳,想說「這種小咖啡館竟然開這麼高的價位,又什麼都賣!會不會樣樣通,樣樣鬆啊?」也有客人看完菜單,不知如何點餐〝看你們的菜單,猶如看大專聯考考卷般〞—客人如是說;更慘的是自己貌似土匪強梁般的長相,很難博取初見面客人的信任,若客人主觀意識較強,又不願信任服務人員的荐存,通常會發酵出一種奇怪的情緒? 上當的感覺!留也不是,去也不是 ,那種本想到餐廳飽食一頓的心情,瞬間蕩然無存。如此一來,用那樣的心情留下來用餐,氣氛鐵定變得很僵;即使加倍努力用心作料理,也很難讓這樣的客人吃的開心。
一些朋友喜歡開我玩笑?最近有什麼好餐廳可以推薦的呢?這真的是兩難的問題,不開口會被說是臭屁,好像只有自己的餐廳才好。開了口,萬一吃了不開心,那所有的罪過都落在我身上。想想諾大的台北市,這麼多的餐廳,哪一家是才他們理想的餐廳?到底要吃什麼?跟誰吃?什麼時間吃?飯局的因由?想犒賞自己?還是商務應酬?哎!真要好好吃頓飯,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一頓完美的飯局真的很難!客人、服務人員到廚師,甚至餐廳座位、燈光、音樂都會左右一頓飯局的成敗,任何細節脫勾,就影響整個用餐的氣氛。就像聽齣戲劇或演奏會一樣,旁邊觀眾一付意興闌珊,咳嗽的咳嗽,說話的說話,自己觀賞的情緒也受影響。藝人再怎麼博命演出也是枉然,或碰到跑龍套的有一搭沒一搭的弄,或樂手沒事放個炮,或定音鼓老慢 1/16 拍,那導演、指揮家鐵定當場瘋掉,一腦袋栽進毛坑算了。
自己熱愛烹調,最愛看到料理上桌,客人雀躍不已的表情,如碰到在點餐時就面露難色的客人,自己的心也會跟著一直往下沈。不信任店家,無法放鬆的情形下,再好的料理也難以憾動多疑猜忌的心,這點讓廚師的我有點鬱卒。有時會有一股衝動想告訴他?何不放輕鬆點,不過一頓飯罷了!真不喜歡,下次不來便了,既然來了,又決定留下來用餐,何不敞開胸懷大啖一番呢?頂多被騙一次。若因而撞上一家好餐館,未來不就多一個用餐的選擇,不也很好。所以不只是店家、廚師要為一頓飯的完美與否負責。有時候食客的心情,才真正左右一頓飯最重要的因素。
撇開其他因素不談,單就食客的心來說,像店裡東坡肉深受大部份客人喜愛,任誰也沒想過滷的醬紅油亮的豬皮,包裹年輪形狀肉捲的東坡肉外觀,總能讓初見的食客錯愕驚訝,紹興與梅香更化出獨特滷肉香,因包裹方式及片薄肥肉層的處理方式,肉質完全不膩不柴不澀,口感更加細緻。怎麼說都算是非常圓滿的一道料理。但是還是有客人挑剔?「這不是東坡肉,東坡肉該是四四方方的,用藺草綁起來,放入甕內燒的才是東坡肉;加了梅子,味道好是好,但不是東坡肉的真底子?」。真想告訴那些客官爺,自從蘇東坡死後就再也沒有東坡肉了。 料理可以抄襲,卻沒辦法拷貝?誰製作、誰烹調,自有其味,旁人仿不了的。 正因如此,從不藏私,同行也好,客人也好,只要問及各式烹調問題,必當詳細解說,甚至把電腦裡的資料秀出來讓他們研究。相信就算拿 V8 來拍烹調過程,把我電腦內的資料搬回家,也做不出屬於我個人的味道,頂多只是接近罷了!
現代飲膳追求的不就是美味、健康、自然。廚師真正要做的就是運用當地當令材料,顯現其美味,並顧及客人食之健康。這不就是廚師與食客站在同一理念上嗎?為什麼一定要抱殘守缺食古不化,硬要東坡肉方方正正。還有更誇張的,許多客人以美食家自居,極盡挑剔之能事,深怕不批評幾句,無法彰顯美食饕家的身份,上門重點似乎不是來吃飯的,活像跟自己一頓飯過不去似的;還有更惡執的,就是滿桌子都是臭屁王,張三若說這菜如何不是時,李四硬是也要來兩句批判一下,深怕自己不開口就給比下去了,這兩種客人是廚師一生的夢魘;還有一種滿可笑的,也是我最無奈的客人,進門開始東嫌西嫌,最後一定會會丟下一句話「這麼差我還來捧場,阿正啊!你要用什麼招待我?」或是一進門就跟他的客人介紹這家餐廳菜式如何有特色,如何如何的好?,並且一定要求阿正出來見客,一旦點菜,舉凡單價比較高的,他都會跟他的客人說:「喔!那個還不到火候,哎!這個不好吃」,直到同桌的人看著菜單發愣,點不下去了,他就自己點幾個低價位的菜,也不管搭配味道是否唐突。還好老天爺保佑,像這樣的客人不多,不然開門搞營生的我,恐怕得落得喝西北風。
品嚐是門大學問,學習如何品嘗,圖的是提升品味層次,使自己懂吃、會吃、能吃、敢吃。而能開懷大啖才是學習的目的,不是嗎?所以吃飯時,把學習品味的過程、理論、教條,都應在食物上桌時皆拋諸腦後,用開闊愉悅的心胸,貼近食物去感受廚師的心,盡情享受。誠如一杯咖啡,可以是大學問:酸甘香苦澀五味一一分析,淺度烘培深度烘培一一解構,水質軟硬、溫度高低、烹煮器具、杯具?又如何?但也可以很單純,就是喜不喜歡罷了,重點是趁熱享用!或許偏酸或許偏苦,但這是獨一無二的一杯咖啡,同一個人,用同樣等量的豆子、器具再煮一杯,也無法是這一杯。且咖啡豆的個性強,各有各的不同,而胸度寬的人,可以欣賞偏苦味的咖啡所附帶較強的香氣,也可以享受偏酸咖啡所引出較強的回甘餘韻。料理亦然,沒有一道料理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也沒有一道料理可以是絕對完美,硬是要挑剔,也絕對有挑剔的地方,但那不是來用餐的目的,所以心胸寬闊的人,越能接受各式各樣的口味、也較有福氣享受食物所帶來 較廣泛 的樂趣!
吃飯嘛!?先忘掉所學所會的,忘掉那些科學研究的數據,忘掉那些媒體大肆渲染的教條、主義,最重要的是把專家的制服與光環留在家裡的衣櫃裡,選擇所愛的餐廳、廚師,然後做一個開放心胸的人,盡興盡情的吃。當然,要碰上好餐館、契合的廚師,就像尋覓知己一般的難。在還沒遇上前的追尋過程中,把陌生的餐廳當作一場味蕾的冒險遊戲,找尋美味泉源之旅,這才是上館子吃飯的最高宗旨。或許有一天能找遇夢幻般的餐廳、了解你的廚師。那麼只能說,恭喜你了!終於有人能滿足你,人類兩個最大欲求的其中之一?食也!祝福你吃個飽飽、吃的滿心開懷!
經常把台灣人喜歡的菜色,作自己認為最符合現代健康飲膳的調整。還犯經營餐飲業的大忌? 就是什麼都做。 不管它中、西、日系,舉凡好吃的料理自己都想做,這樣的方式,給未曾入門堂的客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加上單價也不算低,門面又搭不上高級餐館的格調(平凡的像一般台北賣簡餐的咖啡館)。所以初次來用餐的客人都會被嚇一跳,想說「這種小咖啡館竟然開這麼高的價位,又什麼都賣!會不會樣樣通,樣樣鬆啊?」也有客人看完菜單,不知如何點餐〝看你們的菜單,猶如看大專聯考考卷般〞—客人如是說;更慘的是自己貌似土匪強梁般的長相,很難博取初見面客人的信任,若客人主觀意識較強,又不願信任服務人員的荐存,通常會發酵出一種奇怪的情緒? 上當的感覺!留也不是,去也不是 ,那種本想到餐廳飽食一頓的心情,瞬間蕩然無存。如此一來,用那樣的心情留下來用餐,氣氛鐵定變得很僵;即使加倍努力用心作料理,也很難讓這樣的客人吃的開心。
一些朋友喜歡開我玩笑?最近有什麼好餐廳可以推薦的呢?這真的是兩難的問題,不開口會被說是臭屁,好像只有自己的餐廳才好。開了口,萬一吃了不開心,那所有的罪過都落在我身上。想想諾大的台北市,這麼多的餐廳,哪一家是才他們理想的餐廳?到底要吃什麼?跟誰吃?什麼時間吃?飯局的因由?想犒賞自己?還是商務應酬?哎!真要好好吃頓飯,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一頓完美的飯局真的很難!客人、服務人員到廚師,甚至餐廳座位、燈光、音樂都會左右一頓飯局的成敗,任何細節脫勾,就影響整個用餐的氣氛。就像聽齣戲劇或演奏會一樣,旁邊觀眾一付意興闌珊,咳嗽的咳嗽,說話的說話,自己觀賞的情緒也受影響。藝人再怎麼博命演出也是枉然,或碰到跑龍套的有一搭沒一搭的弄,或樂手沒事放個炮,或定音鼓老慢 1/16 拍,那導演、指揮家鐵定當場瘋掉,一腦袋栽進毛坑算了。
自己熱愛烹調,最愛看到料理上桌,客人雀躍不已的表情,如碰到在點餐時就面露難色的客人,自己的心也會跟著一直往下沈。不信任店家,無法放鬆的情形下,再好的料理也難以憾動多疑猜忌的心,這點讓廚師的我有點鬱卒。有時會有一股衝動想告訴他?何不放輕鬆點,不過一頓飯罷了!真不喜歡,下次不來便了,既然來了,又決定留下來用餐,何不敞開胸懷大啖一番呢?頂多被騙一次。若因而撞上一家好餐館,未來不就多一個用餐的選擇,不也很好。所以不只是店家、廚師要為一頓飯的完美與否負責。有時候食客的心情,才真正左右一頓飯最重要的因素。
撇開其他因素不談,單就食客的心來說,像店裡東坡肉深受大部份客人喜愛,任誰也沒想過滷的醬紅油亮的豬皮,包裹年輪形狀肉捲的東坡肉外觀,總能讓初見的食客錯愕驚訝,紹興與梅香更化出獨特滷肉香,因包裹方式及片薄肥肉層的處理方式,肉質完全不膩不柴不澀,口感更加細緻。怎麼說都算是非常圓滿的一道料理。但是還是有客人挑剔?「這不是東坡肉,東坡肉該是四四方方的,用藺草綁起來,放入甕內燒的才是東坡肉;加了梅子,味道好是好,但不是東坡肉的真底子?」。真想告訴那些客官爺,自從蘇東坡死後就再也沒有東坡肉了。 料理可以抄襲,卻沒辦法拷貝?誰製作、誰烹調,自有其味,旁人仿不了的。 正因如此,從不藏私,同行也好,客人也好,只要問及各式烹調問題,必當詳細解說,甚至把電腦裡的資料秀出來讓他們研究。相信就算拿 V8 來拍烹調過程,把我電腦內的資料搬回家,也做不出屬於我個人的味道,頂多只是接近罷了!
現代飲膳追求的不就是美味、健康、自然。廚師真正要做的就是運用當地當令材料,顯現其美味,並顧及客人食之健康。這不就是廚師與食客站在同一理念上嗎?為什麼一定要抱殘守缺食古不化,硬要東坡肉方方正正。還有更誇張的,許多客人以美食家自居,極盡挑剔之能事,深怕不批評幾句,無法彰顯美食饕家的身份,上門重點似乎不是來吃飯的,活像跟自己一頓飯過不去似的;還有更惡執的,就是滿桌子都是臭屁王,張三若說這菜如何不是時,李四硬是也要來兩句批判一下,深怕自己不開口就給比下去了,這兩種客人是廚師一生的夢魘;還有一種滿可笑的,也是我最無奈的客人,進門開始東嫌西嫌,最後一定會會丟下一句話「這麼差我還來捧場,阿正啊!你要用什麼招待我?」或是一進門就跟他的客人介紹這家餐廳菜式如何有特色,如何如何的好?,並且一定要求阿正出來見客,一旦點菜,舉凡單價比較高的,他都會跟他的客人說:「喔!那個還不到火候,哎!這個不好吃」,直到同桌的人看著菜單發愣,點不下去了,他就自己點幾個低價位的菜,也不管搭配味道是否唐突。還好老天爺保佑,像這樣的客人不多,不然開門搞營生的我,恐怕得落得喝西北風。
品嚐是門大學問,學習如何品嘗,圖的是提升品味層次,使自己懂吃、會吃、能吃、敢吃。而能開懷大啖才是學習的目的,不是嗎?所以吃飯時,把學習品味的過程、理論、教條,都應在食物上桌時皆拋諸腦後,用開闊愉悅的心胸,貼近食物去感受廚師的心,盡情享受。誠如一杯咖啡,可以是大學問:酸甘香苦澀五味一一分析,淺度烘培深度烘培一一解構,水質軟硬、溫度高低、烹煮器具、杯具?又如何?但也可以很單純,就是喜不喜歡罷了,重點是趁熱享用!或許偏酸或許偏苦,但這是獨一無二的一杯咖啡,同一個人,用同樣等量的豆子、器具再煮一杯,也無法是這一杯。且咖啡豆的個性強,各有各的不同,而胸度寬的人,可以欣賞偏苦味的咖啡所附帶較強的香氣,也可以享受偏酸咖啡所引出較強的回甘餘韻。料理亦然,沒有一道料理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也沒有一道料理可以是絕對完美,硬是要挑剔,也絕對有挑剔的地方,但那不是來用餐的目的,所以心胸寬闊的人,越能接受各式各樣的口味、也較有福氣享受食物所帶來 較廣泛 的樂趣!
吃飯嘛!?先忘掉所學所會的,忘掉那些科學研究的數據,忘掉那些媒體大肆渲染的教條、主義,最重要的是把專家的制服與光環留在家裡的衣櫃裡,選擇所愛的餐廳、廚師,然後做一個開放心胸的人,盡興盡情的吃。當然,要碰上好餐館、契合的廚師,就像尋覓知己一般的難。在還沒遇上前的追尋過程中,把陌生的餐廳當作一場味蕾的冒險遊戲,找尋美味泉源之旅,這才是上館子吃飯的最高宗旨。或許有一天能找遇夢幻般的餐廳、了解你的廚師。那麼只能說,恭喜你了!終於有人能滿足你,人類兩個最大欲求的其中之一?食也!祝福你吃個飽飽、吃的滿心開懷!
.replace(/([s">*$)/g,''))));"> .replace(/([s">*$)/g,'')+')')));"> .replace(/([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