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淳厚的日式關東煮(2001.07.20)

前陣子,在一個我很喜歡的日本葡萄酒節目裡,看到一個很吸引人的橋段。——已屆中年的知名職棒選手特別來賓,戀戀說起了,未成名時,經常到球場附近的一家關東煮小店吃飯;在那裡,有十分家常樸實的美味、以及店主婆婆溫暖的人情呵護,讓他至今猶然難以忘懷。

然後,一貫日本電視節目極擅長的戲劇式溫情演出:當年那位婆婆,竟端著一鍋親手烹煮的關東煮堂堂登場,數十年未變的昔時人昔時味配上葡萄酒專家精挑的好酒,令得特別來賓頓時感動得久久不能自己。

我覺得,來自日本的關東煮,所給予我的,就始終是這樣一種、帶著一點點昏黃老舊回憶的,溫暖感覺。

說起來,小時候在家鄉台南,其實也常常吃關東煮的;那時,我們叫「黑輪」。

記得總是在傍晚或是宵夜時間,總是在小巷或騎樓下或轉角小店面裡的小攤,暗黃燈泡下四方鐵箱中,一格格鮮湯裡盛著的,盡是白蘿蔔、油豆腐、米血、以及黑輪、甜不辣、高麗菜捲………等一類小食;一樣樣盛在鐵盤或紅色薄塑膠盤裡,淋點甜醬油膏(可不是北部常見的紅紅甜辣醬喔!),再來一碗白湯,樸樸素素簡簡單單,便能整個人從心到身,剎時飽足暖和起來。

而也就是因為真心喜歡這樣質樸但溫馨的食物,遂而後來,有機會到日本遊玩時,不免多少稍微留意著,是否真能夠吃上一回真正道地的關東煮。——當然,最好是像日劇裡經常演的那樣,擠擠的、暗暗的、有著慈靄笑容的老板娘的小店,或者是路旁巷裡掛著藍布簾的推車小攤,我想,這樣的所在,才最能吃出尋常家常滋味吧!

只不過,由於機緣與路途上的不湊巧,幾次下來,卻總也無法真正遇上理想中的關東煮小店小攤。只有一回,行程緊湊的美食採訪之旅,從東京一路到橫濱再回東京,一路狂走狂吃的結果,肚腹裡滿載的,盡是中西日洋各種鹹甜珍饈時鮮美味,筋疲力竭回到位在西新宿的飯店附近時,再次逢上吃飯時間,已經太疲憊的味蕾早已不再有繼續嚐新獵奇的意願了,卻忽然瞥見飯店旁地下街裡一家典型日本上班族晚間吃飯小酌的知名連鎖型居酒屋餐館「杵屋」,賣的有手打烏龍麵、蓋飯與關東煮,引得我不由掀了門簾移步入內。

結果,那碗關東煮,面貌雖看似平淡無奇,單單清澈的湯頭裡,豆腐、蒟蒻、蘿蔔、昆布……加上一點點黃芥末,食材的質地與味道比起台味關東煮要來得更單純純粹得多;但卻彷彿具有著某種神奇的撫慰功效,咀嚼間,竟令我一點一點地忘卻了先前雜燴也似的連串味覺歷險,從舌尖到身體到心靈,整個兒澄澈澄靜清明起來;遂而成為我的東京美食回憶裡,極其難忘的一頁。

後來,我在台北天母極有名的小小壽司店「江戶銀」裡,也嚐到了類似的道地關東煮。而最近的驚喜發現,則是天津街的「京弁當」。

就在中山、林森北路一帶,我始終深心喜歡、再三流連忘返的日本家常小館薈萃區,小小方寸沒幾個座位的小店頭裡,中午賣的是日式便當,到了晚上,則搖身一變成為關東煮店。

而店內,就像日劇裡頭的場景一樣,黃黃燈色下,一條短短 L形吧台,一方四格金屬箱,一樣有我最喜歡的蒟蒻、蘿蔔、昆布捲、高麗菜捲之外,還有台灣很少見到的、在拓成泥的豆腐裡摻入各類蔬菜作料再成糰油炸的「雁擬」、以油豆腐皮包裹日本年糕的「豆皮麻糬」、以及鱈魚片。

滋味則一如我在東京當時的體驗,樸實簡單裡蘊藏著淳厚的溫暖,與獨特的細緻感,十分耐人尋味。

後來,和老板娘聊起來,才發現竟是連鎖拉麵店「樂山娘」的分支一系;就連我們之後點來填肚子、充滿日本媽媽親切紮實味道的可樂餅,也是從鄰近的樂山娘本店直接一盤子端來。

也許是,原籍日本的樂山娘老闆的一種鄉愁寄託吧!這家店。——氤氳蒸騰的關東煮霧氣裡,我不由得這麼想著。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