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集〉
直到親身造訪紐約後,我方真正瞭然了,所謂boutique hotel精品旅館,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1997年5月,生平第一次,我來到了紐約。
那當口,才剛剛完成了一系列當時正逐步崛起、並漸漸蔚成風氣的精品旅館報導,遂而,乍然來到精品旅館雲集的紐約,新鮮興奮之餘,當然少不得多方朝聖一番。
說起來,比起已然百花齊放的現在,當時的紐約精品旅館其實數量並不太多。所以,逛過了貝聿銘設計的Four Seasons,Phillippe Strack設計的Royalton、Paramont,深深為貝聿銘的肅穆宏偉與Phillippe Strack的絢麗詭奇而震懾傾倒之餘,最後,我們選擇入住的是,當時開幕不滿一年、位在SoHo區的SoHo Grand hotel。
SoHo Grand是紐約SoHo區的第一家旅館。我記得,那時候,還從朋友給我的一本多年前舊版Foder's紐約指南裡讀到:「SoHo Grand?or Mercer?誰會成為SoHo區第一家旅館?」這樣的一段描述。
結果顯然是SoHo Grand打贏了這場速度之戰,1996年下旬,趁著Mercer因財務不穩定而暫時停頓之際,SoHo Grand正式開幕;即便之後Mercer因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雪兒等名流紛紛以之作為紐約落腳點而名噪一時,但毫無疑問地,SoHo Grand在記錄上絕對佔了先聲。
後來想想,比較起由Phillippe Strack所一手打造的一連串以色彩鮮明、造型搶眼且戲劇張力十足的獨特風格見長的精品旅館,我覺得,SoHo Grand無疑開創了另一重簡約低調、卻依舊個性別具的嶄新設計走向,而且,可以清楚感覺到的是,這也同時是後來幾年精品旅館的主要發展方向。
探究其中原因,據說,從一開始,旅館擁有者Emanuel Stern便下定決心,要塑造一處非常「在地SoHo味道」的旅館。
遂而,Stern大量延攬了SoHo當地的設計師、藝術家前來參與旅館的構建工作。然後,曾因Gucci倫敦旗艦店設計而炙手可熱的空間設計師William Sofield前來加入行列,他以SoHo最典型的loft建築形式,融合一點點維多利亞、義大利、東方風格的細節裝飾,再注入些許懷舊情緒,交織成今日的SoHo Grand面貌。
但到底什麼才是「在地Soho味道」呢?說來,我這個在SoHo還待不滿一週的純觀光客實在無由置喙,然而,對我來說,SoHo Grand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則其實是那種飄盪在每一個角落裡的,陳舊感覺。
不是破落簡陋的老舊、也不是歐洲百年頂級飯店所油然流露的那種高貴奢華的古董味,SoHo Grend,調子雖依然溫雅依然簡約,非常細膩的收頭與細部處理悄悄傳達了精品旅館骨子裡仍舊衿持的時尚血統;然而,從材質、家具到佈置陳設的運用安排,卻多的是讓人為之會心莞爾的、昔時軌跡。
比方鐵絲網,這個非常典型SoHo鑄鐵建築氣質的隔間元素,自一樓入口處開始,經由樓梯護欄一路延伸至二樓大廳,然後電梯牆面、客房書桌桌面、冰箱櫃……,無處不在,為整個旅館空間注入極冷利時髦的節奏。
其餘,還有彷彿已經用過好多年的、磨痕遍見的舊木料,打著銅釘的棕色絨沙發與落地窗幔,很有老車站意味的白底黑數字大圓鐘,深咖啡色小方塊拼花木地板,沈重的硬質圈椅……
甚至,臨去的最後一天,偶然使用了lobby旁的洗手間,一開門,頓然望見上頭覆蓋著黑色塑膠墊圈與上蓋的白瓷馬桶(你記得的,就是我們小時候每人家裡頭都有的那一種),更是令我為之驚喜不已。
唯一留下的小小遺憾是,SoHo Grand的餐廳「Canal House」,回國後很久,我才在相關報導裡讀到Canal House的料理事實上是多麼精彩,而我,為了撙節預算,只在最後一天,小小慷慨一下嘗試了早餐:「優格水果沙拉」。
而令我驚異的是,這道「優格水果沙拉」,漂亮的白陶碟子裡盛裝的,除了新鮮水果、優格外,上頭竟星星點點地灑了現磨的黑紅胡椒粒!鼓起勇氣一匙入口,酸香滑嫩的優格與甜美的水果之外,還隱隱然散發著辛辣馥郁的香氣,優雅細緻,但非常有個性。
我想,或者,這就是SoHo Grand的味道,也就是Soho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