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
■濾茶杓與哥本哈根的古董二手鋪■
後來發現,出國時分,我的採買目標,其實遠遠比我原先想像的要來得侷限。
衣服鞋子首飾化妝品一律不看不買、眼光範圍完全只鎖定家品食品生活品不說,單單家用品一項,好像也只有餐具器皿才是真正的購買主力。
特別是茶具,西洋茶具。不管到哪一個國家,一定不會遺漏的是茶杯、茶葉,其次是茶壺、茶匙、量匙、甜點盤、隔熱套,沈甸甸一件件扛回來,然後,再傷透腦筋怎麼擺進已經完全大爆滿的茶具櫃裡去。
這中間,最讓我牽掛縈懷的,是濾茶杓(tea strainer)。
你一定知道,就是五星飯店咖啡廳裡經常可見的那種,形狀像一支短柄湯瓢,底部幾個小洞,架在杯上濾去茶渣剛剛好。
然而,雖然人人都不陌生,說來奇怪,在台灣就硬是買不到。
我想,這多少和我老是戒不掉的挑剔個性有點關係:
第一,茶包不用說了,我就是不要用那種,窄窄長管形、通常附在茶壺裡的濾網,也不喜歡圓圓的濾球,茶葉無法自自在在完全伸展開來,茶湯無論如何喝起來滋味就是不明亮不舒坦。
第二,我也不要那種和底盤以螺絲扣在一起的茶杓,取以就杯時,總有一些牽牽絆絆的東西在旁邊晃蕩,整個扣在杯緣上的樣子也實在不怎麼優雅,讓人喝茶時老忍不住分心。
所以呢,幾經尋尋覓覓,總共也只有在Georg Jensen台北本店二樓看過一只,純銀打造的古董限量品,一支好幾萬,當然絕非能力所及。
牽腸掛肚之餘,旅行時分,濾茶杓於是開始成為我的重要蒐羅對象,但不知怎的,並未如預期中的,迅速就有許多斬獲。
像是在紐約,充滿時尚尖端氣味的這個城市,卻仍脫不了一切以速簡便利為上的典型美國個性,即連想喝到一杯不是用茶包沖的紅茶都彷彿難如登天,結果,兩個禮拜下來,只在充滿雅痞氣味的食品雜貨鋪Dean & Deluca的精品櫃裡看到一把,好不容易央求服務人員取出來細看,馬上被貼在一邊的天價數字嚇退腳步。
還有土耳其,咖啡渣渣茶渣渣都可拿來算命的國家,用濾茶杓把茶渣濾掉?那多可惜!
較有成果的是日本,這個我感覺是歐洲以外喝紅茶喝得最精通最有見地的所在,不僅在自由之丘、下北澤、吉祥寺這些歐風鼎盛的小區裡的可愛家飾小鋪,即便是完全普及大眾化的Tokyu Hand,也很容易覓得芳蹤。
只可惜,形式是對了,價格也蠻平易近人,杓體部份卻多半用的是濾網,而且常常製成茶壺、花朵甚至貓咪的卡通形狀,太、太、太可愛了,感覺上就是少了那麼點兒典雅端莊之氣。
「乾脆從飯店裡摸走一隻算了!」聽多了我的埋怨,一位朋友有點不耐煩地這麼對我說。
然後在最近,哥本哈根的旅行,終於,遇上了真正符合心目中標準樣式的濾茶杓。就在當地十分普遍的古董二手店裡。
太久沒去歐洲,想不起其他城市的二手古董店到底長的什麼樣子,但在哥本哈根這裡,卻形象一致得令人吃驚。
在全市最繁華的Stroget行人徒步區前方的Lederstrede前的安靜小街上,以及鄰近的Store Kongensgade一帶,便密密分佈著不少這樣的二手古董店,推門進屋,絕大多數,景致都極類似:
一律是整半壁的銀餐具,古典雕花式樣為主,打理得閃閃發光耀眼奪目,一點不見陳舊樣貌;另一半則是瓷餐具,手繪青花為主,典麗優雅,令人勃發思古幽情。而有趣的是,就好像在哥本哈根所有家飾百貨公司精品店裡逛來逛去入眼盡是Georg Jensen、Royal Copenhagen一樣,在這些二手古董店裡,仍舊全是此兩大品牌天下。
但價錢可就平易近人多了,轉了一手、也許已有十數或數十年紀,卻因原使用者的小心愛護而仍然狀況如新的名牌餐瓷銀器,你可以用原價的1/2、1/3甚至更低的價格買下,即便是完全皇室等級的Flora Danica丹麥之花系列,也不例外。
而且,因著經歷了歲月與記憶的摩挲撫觸,反而流露出一種溫文古雅的潤澤,十分動人;也令我對於哥本哈根之看待器皿物件、看待生活的態度有了許多的美好的揣想。
「擔不擔心他們搶了你們生意?」我半開玩笑地問了同行的Royal Copenhagen台灣分公司總經理Julia,「才不會呢!」她說:「這表示,好餐具絕對有收藏與傳承價值,有那麼一天,當你不喜歡了,或是需要錢用,還可以轉手與其他愛好者分享。」
所以在這裡買到了這隻純銀的濾茶杓,據說是1937年的製品,品牌不詳,折合台幣1500元左右;造型猜測是有點兒介於ArtDeco與Art Nouveau(新藝術)時期的作品,典雅卻不繁複,想來和我大半傾向現代感覺的杯盤們應該蠻相配。
接下來,就只剩下如何常常擦拭打亮,使之經久如新,然後,有那麼一天,也許因為我的茶具櫃實在實在擺不下了,也許因為我已經有了太多的濾茶杓,或者,可以再流通一次,等待下一個愛茶人的垂青。
只不過,處身一切向新看齊的台灣,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出現這樣的二手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