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KOE報導∣Yilan報導∣ 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
200920082007200620052004→

◎2015/12 2016食尚玩家美食年鑑

【簡樸實在 台灣小吃之美】

被台南小吃養大的葉怡蘭,即使走遍世界各地、嘗過多少城市鄉鎮的美食,依舊眷戀那陪著從小吃到大的台灣小吃,對她而言,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記憶鏈結,是生活伴侶……

◎2015/12 中國 LOHAS雜誌

【小空間的中島夢】

葉怡蘭將96平方米私宅進行了徹底改造,並將過程記錄成書為《家的模樣》。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佔據1/4面積的中島廚房,它提供了一個可能性:開放式中島並非豪宅專利,也能在小空間中成型,一家人聊天烹飪,方寸之「島」便是凝聚情感的愉悅場所……

◎2015/12 土屋鞄製造所網站

【從歷經時代歲月的老舊事物裡品嚐出生活的真味】

對於在古都生活、文化薰陶之下成長的葉怡蘭來說,「舊的東西比新的東西更加值得被珍惜」這個觀念似乎從小就在她的生活裡自然養成。她繼續說著:「以前的東西都有一種傳世的願望,希望百年後依舊代代傳承使用下去。因此在製作時,著重於工藝技術並反映出當下時代的優美,每個物件都包含著所謂的工匠意志而製作出來……

◎2015/12 俄羅斯 TRIP-POINT網站

【到台灣吃什麼?:當地特色美食】

怡蘭說,「台灣飲食所受影響可分幾個不同階段,最核心神髓來自早期中國福建南方,之後有日治時代影響,國民黨政府來台時再與中國各省料理進一步融合。近期則西方、日本甚至東南亞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整體而言,因氣候、風土和住民結構緣故,樣貌偏向簡約,但風味和種類豐富多元……」

◎2015/12 農訓雜誌

【回歸本味 尋見享樂的最高境界】

旅行、美食作家葉怡蘭近日出版《家的模樣》新作,從享受食物的環境、氛圍出發,探究優美生活的原點。同時,在美味與安全、環境劃清不開的今日,她提出與「食」息息相關的農業觀點,希翼台灣用心的農友、有選擇權的消費者一同在這食安崩壞的時代,重新搭建信任、良善的基石……

◎2015/12/05 聯合報 生活周報

【葉怡蘭 怡然的書房】

如今最獨立完整的空間留給「書房」,利用開架書櫃與緊鄰的廚房區隔,打造有助專注的半穴居感。透過各種計時工具,及書櫃縫隙觀察料理中的爐台,有效率往返炊事與公事。身為旅遊美食作家,葉怡蘭深刻體認食物能為生命帶來的滋潤,堅持自己料理正餐,省去出門麻煩又合乎喜好……

◎2015/11/23 No.846 香港新假期周刊─台北Best 80在地良品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推介】

尋味台灣,要找最優質的食材與具代表性的地方滋味,大概沒有幾個人能比美食家葉怡蘭更有把握。早在1999年,她以創立自家網站,撰寫台灣以至遊歷世界各地的飲食心得。她對味道的極致追求,更發展至創立自家品牌PEKOE,如推介的無敵三元素調味料……

◎2015/11 Men's uno雜誌

【旅行的養分】

關於旅行的方式,葉怡蘭笑稱自己總是很偏執,要嘛不是極「動」、要嘛就是極「靜」之旅,所謂極動便和她的老本行脫不開,那就是在遍及鄉野或山腰各處的食材探訪,至於極靜之旅,則是以「旅館」做為出發的目的,好好的停下腳步,享受孤僻與安靜,讓喧嘩的心可以慢下來……

◎2015/11 中國 伊周Femina雜誌

【femina生活玩家】

Q:「現在的家裡,你最喜歡的空間或者角落是哪裡?」A:「應該還是廚房吧!是花最多心力打造的地方,也是全家從面積、位置到重要度都穩占核心地位的所在,帶給我們無數快樂時光。其次則是書房的榻榻米區,我的『居心』之所,常在此小坐暫歇……」

◎2015/11 秋刀魚雜誌

【以梅酒釀入日常滋味】

「『百搭』是梅酒最迷人的性格,每當料理菜色複雜想不到該如何佐酒時,此時抬出梅酒一定沒錯,好比溫潤清酒底搭上清爽而柔和的菜色,酒精度感強又酸度強勁酒款就搭配濃重的料理,從中菜、臺菜、日本料理一直配到泰國菜,即便是香料氣息十足的咖哩也能輕鬆駕馭……」

◎2015/11 中國 東方衛報

【葉怡蘭:對書籍,也要斷捨離】

採訪葉怡蘭是因為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她出版了新書《家的模樣》。明明是一個美食家,卻非要當設計師,我倒是被這種「任性」給打動。事實証明,好的審美絕對是可以從美食延伸到家裝的,葉怡蘭按照自己的需求,把家重新翻新了一遍,同時翻新的還有她的書櫃。也借此機會,本報專訪了葉怡蘭,她分享了書與讀書背後的故事……

◎2015/11 GQ雜誌

【葉怡蘭 花東縱谷找茶之旅】

台灣雖然以生產好茶聞名,但若要認真規劃一趟以茶為主題的茶鄉之旅,其實並不容易下手。幸好我們有葉怡蘭,這位研究紅茶多年的飲食生活家,總是不停地規劃、拜訪島內各地好茶產區,透過她的旅程,我們不只看見認真的好茶與茶農,更發現更多關於茶、美食旅行的不同可能……

◎2015/11 TRAVELER Luxe 旅人誌

【動靜皆宜的海上壯遊】

走入船艙,把衣服全部放入衣櫃,然後再將書以及個人物品,安置各個角落。安頓中懷著雀躍心情,此刻正是葉怡蘭口中:遊輪旅行的至福時光。「遊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旅館。」葉怡蘭這樣解釋:「不用到處奔波換房,就像住家一樣舒適,而我知道眼前的生活將會精彩無比。」……

◎2015/10/28 中時電子報

【認證就等於保證? 履歷造假掀漏洞】

QR code雖能模仿,但手機一掃,連到資料庫會對不起來立刻現出原形,民眾購買前應該多一道功,替自己設好防線。「透過這個驗證的動作,你也可以比較容易去檢查這個中間是不是可信賴的,它的整個資訊是不是吻合的。」……

◎2015/10/24 南投新聞

【魚池鄉公所與遠見合作推廣紅茶】

為著拓展日月潭紅茶的能見度與行銷管道,魚池鄉公所出奇招,特別與知名雜誌社合作,舉辦日月潭紅茶的品茶會,並邀請到相當知名的美食作家葉怡蘭到場推薦,吸引很多書迷共襄盛舉……

◎2015/10/21 遠見雜誌網站

【葉怡蘭:日月潭紅茶已具有印度大吉嶺、錫蘭烏巴茶的水準】

走遍世界各地的葉怡蘭,除了喝過各國的紅茶外,也造訪過不同的紅茶產地,包含印度大吉嶺、錫蘭烏巴、福建武夷山等,但日月潭紅茶的品質,也在她的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2015/10/19 中國 上海壹周

【葉怡蘭的9個自問自答。家與生活的風格與美】

新居改造完畢入住後,真切與頻繁的幸福感常常包圍著葉怡蘭。這是容納葉怡蘭理想生活模樣的家,而今終於擁有了,它的發生與完成,令每一個在書中見證這整個過程的人,都會有信心在有限的條件之內,通過用心設計與經營,把生活過得更好……

◎2015/10 中國 私家雜誌

【家是心靈的鏡像】

人在精神世界裡,往往自成孤島,一部分人通過外界的享樂來滋養內心,另一部分人則善於與自我對話、相處,從而與世界和解。葉怡蘭是後者,內心的豐盛足以支撐她過上一派小日子。即便整修住了17年的家,以及在此度過的生活,第一步總是先整修自己的心靈……

◎2015/10 中國 瑞麗伊人風尚雜誌

【葉怡蘭 廚房裡的生活大滋味】

「打造自己的『夢想廚房』真的可謂是我最『任性』、最『奢侈』的決定,但這和斷捨離並不矛盾。」她的語氣始終柔緩淡泊。「帶來靈魂豐美的東西是有限的,我鞋子擁有五雙就夠了,但把錢省下來去縱情旅行、裝修廚房,懂得取捨,才是對愛好更深的眷戀。年輕的時候,認為人的幸福是知道自己要甚麼,年紀漸長,反而認為幸福還要知道自己不要甚麼。」……

◎2015/09/16 中國 申江導報

【葉怡蘭:以享樂作為終身職業】

「這世界上但凡能夠打動心靈的美好事物,都來源於自然,無論它的來源如何,享受者首先要懂得它背後的意蘊才能感受它的美。不論是美麗的旅館,貼心的建築,或是優美的藝術品。那些都是人類智慧的集成,經過歷史累積,文化滲透和凝聚,最終才能透過人類之手去把它表現出來。那樣一個事物背後往往有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也有很多的歷練……」

◎2015/08 中國 新旅行Voyage

【葉怡蘭 享樂的品味】

她自稱是標準的「享樂主義者」,對於異地他鄉中任何經典、特別或是正值風行的事物,總會好奇地前往一探究竟。然而她又說,「享樂」,是一種宛如修行般的過程,不斷深入地體驗、學習、積累,並對生活剔枝除葉、去蕪存菁,才是她通過旅行而習得的對於享樂的品味……

◎2015/08/23 中國 現代快報

【港台作家書展大熱,生活家葉怡蘭教你生活秘笈】

2015上海書展自開幕以來人氣頗高,也吸引了眾多港臺作家前來書展簽售圈粉。昨天,台灣生活作家葉怡蘭首次敞開私宅教讀者舊宅改造,吸引大批讀者,成為昨天書展上的熱鬧景象……

◎2015/08/20 中國 瑞麗網

【葉怡蘭《家的模樣》設計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

在房價、cpi不斷飛漲和移動互聯網改變生活的當下,葉怡蘭《家的模樣》所傳達的溫暖理念與建議,特別適合人們——家的模樣,決定你生活的模樣——在爭取擁有私人住房的同時,追求生活品質同等重要……

◎2015/08/09 自由時報

【他們重建我們的家園! 作家:感謝無名勇者】

葉怡蘭在臉書上書寫感謝,他首先訝異於街道景象並無想像中的凌亂,散倒路樹都已推至路邊,路上到處都是清潔人員在忙碌著。停電的區域則可見到維修人員冒著風在電線杆上搶修。葉怡蘭感到安慰的說,「我們的生活,正是由數不清的、這樣的無名勇者在每一個角落默默奮力撐起」,她對無名英雄們表示感謝……

◎2015/08/09 蘋果日報

【颱風過後奮力撐起 作家:感謝無名勇者】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在臉書PO出一張照片,表示她晚上在路上看到許多清潔隊員忙著恢復市容,電線桿上也有維修人員冒風工作中,讓她頓時安慰感嘆不已。她文中表示「我們的生活,正是由數不清的、這樣的無名勇者在每一個角落默默奮力撐起,遂而縱有再多凶險危難,依然能夠一步步往前邁進。」……

◎2015/07 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清涼的夏日品茶時光】

「喝茶是我很大的生活重心,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風味各異的豐富茶種可挑選搭配。每年時序入夏之後,我的確會有某些習慣上的改變,最明顯的一點是冷泡茶會開始出現在餐桌上直到入秋。炎熱的夏季容易讓人食慾不振,一杯爽口的好茶自然不可或缺……」

◎2015/07/17 中天新聞台 名人牀頭書

【品讀葉怡蘭的享樂人生】

所謂的生活品味,是與自我靈魂對話間,孕育而生。重新整修住了20年的房子,葉怡蘭徹底實現了她對家的美學定義:形隨機能生,不必在乎風格,而是掌握自己必要的基礎生活方式,簡單而不簡單地建立屬於自己的Life Style,葉怡蘭說:「人人都可以是享樂美學生活家」……

◎2015/07/17 中天新聞

【打造家的風格 葉怡蘭的簡單美學】

家的模樣是什麼?是奢華的浪漫風?還是崇尚簡約的極簡風?大家居家設計喜歡談風格,但是美學生活家葉怡蘭說:「設計看重的應該是人與空間的對話關係。」……

◎2015/07/15 MOT線上誌

【用過柳宗理才知道什麼是好設計,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專訪】

「身為設計者,應該要為我們的生活解決問題、回應需求,每一件設計品都是要在生活中使用的,要讓生活更美好、更快樂、更方便、更舒服、更滿足。而柳宗理幾乎每一件作品都從這樣的原點出發,因此每次使用都會嚇一跳,然後在心中浮現,原來設計就該這樣啊……」

◎2015/07/08 No.056 周刊王

【沒有非吃不可的餐廳】

葉怡蘭常常將三餐PO上臉書分享,在那張始終存在的木桌上,變化著簡單食材與樸素餐具,總是擺著一束鮮花佐餐,十分愜意享受,葉怡蘭說,這樣的美學滋養,一切從閱讀《紅樓夢》開始……

◎2015/07/03 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

【美食生活家的廚間況味/葉怡蘭:一窺她的中島廚房】

從文字中認識的葉怡蘭,隨性且溫暖,但廚房中窺見的葉怡蘭,卻多了些明快和原則:由於傾向每日午餐料理時間盡量不超過10分鐘、晚餐不超過30分鐘,所有廚具的擺放位置都是經過思考而定,烹調過程中隨手便可取用,讓她以最佳效率一心多用地烹煮食物……

◎2015/06/22 Upaper捷運報

【從「宛若歸家」,到「尋找家外之家」】

好的旅宿代表的意義,是脫離自己正常生活的空間,在這空間可以非常盡情倘徉其中。怡蘭不諱言,在追逐的過程中,像是在尋找「家外之家」。中間有意思的是,旅宿希望帶給旅客「宛若歸家」、而真正熱愛及享受旅宿之人……

◎2015/06 Sense雜誌

【從「宛若歸家」,到「尋找家外之家」】

家與旅宿,都是為了不斷去尋找安靜、安頓、舒坦,在這當中可以謀求安身立命。即使短短幾天住在旅宿中,怡蘭也冀求安頓之感,讓每一分時間的流逝裡,都有一種自由的味道,不論是家或旅宿,她都如此追求著……

◎2015/06 Bios Monthly 線上生活誌

【一點點舒心之必要──專訪葉怡蘭談生活、家、與《家的模樣》】

怡蘭每每以「舒心」來形容某件器物或某個點子合稱到位而不過份,人在其中,自然愉悅從容。想來「舒心」一詞亦很能充分說明她的美學:不要豪華奢侈,不要驚世誇富,簡單素樸又滿足一點點舒心之必要,足矣……

◎2015/06/01 國立中央大學 中大新聞

【在生活、享樂與創作之路上-葉怡蘭的秘密花園】

葉怡蘭對於自己的生活下了這樣的註解,「工作和生活完全交融,但我樂此不彼。」她享受生活,並且悠遊其中,以享樂為終身職志,細細品嚐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2015/05 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特刊:良食主意

【葉怡蘭的純粹美學】

從中學時期因閱讀的觸發開始,葉怡蘭就徹底愛上了美食、茶道、民藝、建築等與美有關的物事和文化,對在府城台南出生長大的葉怡蘭來說,從小餵養她的台南小吃的本質,是「純粹」與「簡單」的滋味,將當令食材用對的方式烹煮,追求一種單純卻足以撼動人心的味道,這也成為日後影響她看待日常生活周遭之美的標準……

◎2015/05 住宅美學雜誌

【享受生活•樂在家居】

深受眾多粉絲喜愛的知名旅遊飲食作家葉怡蘭,被公認為最懂得享受生活的達人之一。她不僅非常講究吃,在旅行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想法,甚至對於「家的模樣」更有一套自己的哲學;今年四月,她公開翻修過後的「家」,與粉絲們分享她心目中的完美家居……

◎2015/04 漂亮家居雜誌

【餐飲空間必須恰如其分表現食物的核心價值—葉怡蘭】

葉怡蘭心中最佳餐飲空間設計關鍵:屏除多餘裝飾,餐飲空間的設計重點必須基於需求面!餐飲空間規劃上,讓用餐者舒服享用食物非常重要。餐飲空間必須與食物連結,表現食物的價值及中心思想……

◎2015/04 No.727 壹週刊 動新聞

【用人生來裝潢 葉怡蘭家的改造】

「我是南部的小孩,對我來說,很燦爛的天光和明亮,一直都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一扇大窗,不管在生活中或是旅行中……」

◎2015/04 No.727 壹週刊

【用人生來裝潢 葉怡蘭家的改造 】

知名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住了十七年的中古大樓,因生活的閱歷充滿,及工作型態的由動轉靜,但又買不起坪數更大的房屋,於是花了一年的時間大改造,將臥室與客廳位置整-個對調,並且以超大開放式廚房,為家的最核心……

◎2015/04/07 小院,關於家的設計網站

【台北怡蘭家之三,衛浴】

如果說,中島廚房實踐多年的料理之夢,那衛浴則是葉怡蘭將各頂級旅館的衛浴好設計集大成之作。衛浴的格局變動頗大。原主臥衛浴空間狹長,浴缸與淋浴間分兩邊,中間是長長的洗臉枱,這次改造,特別將淋浴間設計在浴缸旁,怡蘭說,「就不用披著浴巾在淋浴間與浴缸間跑來跑去」……

◎2015/04/07 小院,關於家的設計網站

【台北怡蘭家之二,起居傍河景而生】

怡蘭說,當年第一次裝潢時,書桌就擺在餐桌旁,幾年後她成為專職作家,長時間待在家裡,這時明顯感受到,這樣的規劃已不適合她,一來桌面不敷使用,東西很容易堆到餐桌上,讓她有種工作與生活混雜在一起的凝滯感;二來書桌位於活動動線上,工作時很難排除外界的干擾……

◎2015/04/01 小院,關於家的設計網站

【台北怡蘭家之一,廚房為核心區】

怡蘭家的中島,可不是一般中島當料理台那種,而是將水槽、爐台、抽油煙機等全集中在此。從設計師提案後,此中島就「不斷長大」,再加上雙面收納設計,最後就變成長達270cm深120cm的超大中島。朋友來訪時,都羨慕嚷嚷家中也想有一座,但怡蘭真心建議是……

◎2015/04/01 TVBS新聞網站/T博客

【開放式「中島廚房」是台菜烹調大忌?】

這座完全照葉怡蘭使用習慣量身打造的中島廚房,相信對所有常下廚的「煮婦」來說一定也是夢幻之作──所有爐具、廚櫃沒有一個角落或配件會流於擺設,每一只抽屜與吊架都講求百分百的稱手與機能性,照三餐開伙亦能維持窗明几淨、兼具簡約大方與溫暖生活感……

◎2015/SPRING-SUMMER 環球風格生活誌

【葉怡蘭 X PEKOE食品雜貨鋪 用傳統講究生活】

近幾年食安事件暴露了消費者在飲食上良品選擇的問題,葉怡蘭決定投入本土自營產品的研發,她有自信這座百花盛開的寶島是有能量的,更從使用者的角度重新思考產品包裝—不過度、好保存、方便下廚者使用,回歸料理的本質……

◎2015/02 中國 伊周Femina雜誌

【開年書單 伊周 X 葉怡蘭】

「Q:喜歡一本書的基本原因是什麼?」「A:能夠引領我啟發我認真感受、領會這世間事世間物,以及身而為人的價值與美好的書,我都喜歡。」……

◎2015/02 Dear b&b 網站

【台南 X 葉怡蘭.最初的開始,也是最終的歸屬】

經常旅行的她,觀察台灣蓬勃發展的民宿,認為多數都過度在意「風格」,未能反映自己的樣貌。怡蘭直說,旅宿不該盲目地複製外地風格,而是要有呈現在地樣貌的使命,或是以跨越國際的建築語彙,共築屬於台灣的地景。更重要的,不能忘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須……

◎2015/01/27 No.1559 中國 生活週刊

【葉怡蘭 學會留白與呼吸】

生長於台南,工作在台北,滿世界跑,為知名旅行、美食、生活作家。她的人生座右銘「以享樂為職業」,更令諸多粉絲羨慕忌妒。不過,旁人可能很少注意,旅行了這麼多年,葉怡蘭的心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2015/01/22 No.64 飲食男女

【十年磨一劍】

每年的1月1日,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就會召開會員大會,並且進行一個特殊主題的品酒會。今年的主題刻意設定為「10年陳年(或2005年蒸餾)的威士忌」,呼應10年社慶……

◎2015/01 誠品生活松菸店:時光

【味覺煥食光】

「買到一塊美味的豆腐,只要淋上好的醬油、灑上蔥花,就好吃得不得了!」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的「三餐煮食哲學」,並非樣式華麗、作法繁複的「大菜」,她認為,「簡單」是她最深切的生活哲學……

◎2015/01 誠品生活松菸店:放映室

【重新找回人與人的連結 葉怡蘭】

「在食安裡面我覺得比較可信賴的,我還是相信是人,你認識的人。因此從以前到現在,我決定去買一樣食物時,都不是因為牌子大或是廣告很打動我,而是我真的認識他。小工坊的、小農的、小的,我反而盡量選擇小的,而不是大的。我們應該要用這樣的聯繫去重建我們這個社會的食物鏈……」

◎2015/01 中國 攝影旅遊

【停在原地就有更深刻的旅行】

當大多數人還追求著自然荒野裡的綺麗風光,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探尋藏身巷弄裡的美味,當時擔任時尚雜誌採訪主編的葉怡蘭,卻隨著1990年代世界各地個性、設計旅店風潮興起,開始她的旅館旅行……

◎2015/01 中國 時尚旅遊

【葉怡蘭寫給故鄉的情書】

「熱帶島嶼子民的熱情是與生俱來的,暖熱的天氣、豐富的物產,讓我們的生活並不那麼掙扎,人與人之間自然少了競爭和猜忌。很多朋友跟我說台灣的人情最美,我想這是小島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得天獨厚的溫暖能量……」

◎2015/01/09 中國 科學報

【葉怡蘭:在旅行中”享樂”】

葉怡蘭的旅行之門開啟於小學六年級,那時她隨外婆與母親赴美國探視當時在美居住的舅舅。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出國之旅,讓她接觸全然不同的異地居家樣貌與生活方式,對自己「衝擊巨大」,也讓她開始觀察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2015/01/05 No.941 今周刊

【獨家菜單大對決】

「魚排與台灣米」一上桌就引起騷動。葉怡蘭認為,主廚將三杯混搭鍋巴的點子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