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咖啡館裡旅行:這個下午好陽春
- 2007-12-12 訂閱電子報
-
我在台北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這座城市充滿說不出口的感情,這些情緒很紛雜、很一言難盡,有許多喜愛也有無數憎厭。一位心愛的女孩曾抱怨,「台北人好冷漠,人人空虛而孤獨地忙碌著,陽光太少,空氣太糟,物價太貴,房子太高......」「好想回台中喔!」她說。
這些似乎是許多外來居民的共同不滿,我也相當認同,但台北這個我生長的家,其實也有許多可愛的一面。比方她有便捷的捷運、超市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食材、有優雅細膩的藝文中心美術館、聚集大量創意豐沛的人才;而最讓人滿意的一點是,在這裡,我們很容易可以找到各種型態的咖啡館,發現形形色色好喝的咖啡,滿足咖啡迷的無底欲望。
藏身在光復南路280巷內的「La Crema克立瑪」,是我的咖啡啟蒙地。在還不識咖啡真滋味的學生時代,為了想要嘗試一杯真正好喝的Espresso,在朋友推薦下我才找到了La Crema;之後開始接觸講究產地的單品咖啡,也常到那兒試飲老闆好手藝下賦予咖啡的靈魂;再之後,搬到那附近租了房子住,更是常去了。
不算明亮的燈光,為數不多的座席,因為長期撫觸顯得溫潤亮澤的老派木質長吧,下午時段偶會開機的真空管古典樂,吧檯內傳出的磨豆聲和咖啡機蒸氣聲,空氣中四溢的烘炒咖啡香,伏在吧檯上捨不得離去的老客人,這些構成了La Crema之所以是大家鍾愛的La Crema的要素。
台北雨季很長,生活步調急躁的讓人焦慮煩悶,但只要躲進了La Crema,大門闔上,這些煩心的事務似乎都被阻絕在門外,點杯微酸微苦餘韻綿長的熱咖啡,來片自製的手工起士蛋糕,浮動的心緒馬上便能平靜下來。La Crema因此成為我和那個女孩的最愛。
南京西路衣蝶百貨也是我經常出沒的區域,捷運出口旁走古典鄉村路線的「柯芬」,提供奶泡綿腴的熱卡布、醇釅酒香的古拉拔(Grappa)咖啡、讓人食指大動的戚風蛋糕和大理石起士蛋糕、以及我最愛的紮實貝果;對面巷子內新近剛開了分店的「米朗琪」,我還是習慣到她的本店去,牆上高高擺著一具偌大的淬取器,長時間滴漏而得的冰滴咖啡,緩緩倒入浮著一方咖啡冰塊的玻璃圓杯裡,溢出來的是純粹乾淨的香氣。再搭配一份溫熱現做的三明治,無數個下午就這麼樣度過了。
鄰近師大的青田街永康街,甚至再遠一點到了羅斯福路台大一帶,人文薈萃的大學城,好咖啡館當然也少不了,隨便就能舉出好幾家來:自行選配生豆烘焙只賣義式咖啡的「卡瓦利」、九0年代青春革命世代共同回憶的「挪威的森林」、兼有種類齊全比利時和修道院啤酒的「Cozy」、學生氣質濃厚的「'ecole」……,都是評價甚好的喝咖啡去處。
而在最近一年裡,我最喜歡的秘密基地是距離國父紀念館不遠,從裝潢擺設到餐飲內容,甚至老闆本人都低調到不行的「陽春商號」。
外型憨厚斯文的老闆Yvon其實很有些脾氣,但混熟了之後會發現為人相當可親。陽春是老式的券村住宅改建,門口沒有店招,內部空間擺設樸素未加粉飾,就連名片也是只拿一張紙卡蓋上一個戳印的隨興,但這些樸實卻成了陽春最獨特的風味,讓人像是回到自家的客廳或是到朋友家造訪。
即便再怎麼刻意早到陽春,我每回總也是來不及搶到與小院落僅一窗之隔的皮沙發,不過幸好還有口感如泡沫般輕若無物、冰涼濃醇的雪克咖啡,以及好吃到幾乎掉淚的牛肉排三明治和薯條。
台北精采的咖啡館如此之多,讓人忘卻了生活上的不順心不滿足。在思鄉的時候,在鬱鬱寡歡的時候,躲進巷子中圍牆內的咖啡館坐坐,或看午後的暖陽,或聽淅淅瀝瀝的雨聲,讓思緒歸於白淨陽春,這樣子就足夠了。
相關連結:
我在咖啡館裡旅行:前言
我在咖啡館裡旅行:只想賴在胡同裡
.repl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