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頓時警醒,過多的收納與儲藏空間其實是一種慾望的魔障,誘引你不知不覺矇了眼目迷了心智,禁不住開始累積不必要的東西,弱化了斷捨離的決心與能力。 實際上,收納此事,真真是「足夠就好」。 即使略有不足,也往往成為一種修行,砥礪自己得能一次次及時面對、正視人生裡生活裡居家裡的真正輕重緩急,不為無謂的貪婪軟弱所限囿奴役。 所以這回,收納版圖有著明顯的消長:劃給廚房與書的空間增加了,貯放衣物與其他雜物的位置相對大幅縮減……明確反映了我的此刻生活景況與期待,以及面對物、面對慾望的決心。 然後在設計上,則貫徹「各安其位」原則,屬於何處、會在哪處用到,廚房歸廚房、書房歸書房、起居室歸起居室、臥室歸臥室、浴室歸浴室、玄關歸玄關……性質上功能上該是哪裡的東西就一定只在該處或近處收納。 甚至更進一步做到「觸手可及」──這麼多年下來,太明白知曉懶怠實為人之天性,越是耗時費事便越容易苟且因循。 因此,所有物件工具道具按照使用之頻繁程度做好區分,盡量在一伸手一彎腰最多一旋身範圍內便能輕易取收,才是一勞永逸之道。 我總愛說,這是「露與藏」的哲學。從過去到現在,除了少數掛畫與早年買下的旅行紀念物,我之佈置居家向來極少使用純粹美觀的裝飾品;所以,廚房裡的鍋碗瓢盤杯壺碗碟刀鏟杓匙瓶罐,書房裡的書冊紙筆,浴室裡的巾皂盆刷……我喜歡,讓這種種生活裡的尋常物件自自然然成為家中的風景。 但也絕非就這麼全員傾巢而出整屋子琳琅滿目熱熱鬧鬧,連幾個禮拜用不到一次的也跟著開架上一起排排站,視覺上喧嘩紛亂、還徒然積灰惹塵;定然是常用者挑大樑粉墨登場,不常用者櫥櫃裡抽屜裡儲藏間裡整齊安靜待命才好。 而既然需得自成風景,「兼具美感」則是另一心法。 好在長年對此便極挑剔龜毛錙銖必較,素來家中大小物件從樣貌顏色到材質形式若非百分百合心合意便寧缺也絕不輕易放行進家門;因此,不管是露是藏,看著都頗舒服搭配合襯。 也因了這怡然的美感,合收納與佈置為一,日常整理清理動作於是也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反射──居住一年多來,發現自己竟然一改過往的惰性,總是不自覺便開始這兒收收那兒攏攏、這邊擺擺那邊排排,收納不再是需得日日奮起自律的美德,而是時刻徜徉其中的樂趣。 且既然確實樂在此中,故也不忘時時提醒自己,切勿自我要求潔癖太過,「適度保持從容隨性」,偶而容得一點不經意小小淘氣般的零亂,別是另番自在生活味道。 ★ 關於我的私宅改造之完整過程與理念已結集成《家的模樣》一書。歡迎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