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Julian Baggini•商周出版 近來讀得分外津津有味的一本書。主題是飲食,然強烈勾動的卻非饞涎,而是隨而不停萌生、迸發與流轉的意念與思緒。 22個有關食物或吃的問題。對我而言,雖說其中許多答案和結論事實上在近年來全球飲食領域內的不斷反覆探討與辯論中已然逐漸輪廓清晰;但此書最可貴是,作者在深入思考、追索與探究的同時,將這思索思辨過程和脈絡縝密細膩且優美地完整呈現眼前: 「飲食和其他藝術形式很不一樣。一般藝術能讓人產生一種超脫感,彷彿從凡塵俗世一窺神聖的境界……它可以讓人忘記自己是有限的血肉之軀。而烹飪藝術的優勢就是,即使它以別種動物都無法完成的作品令我們心醉神迷,卻仍然提醒我們,人類是靈肉一體、有真實血肉的動物。精緻料理是內在性的,不是超越性的美學。吃一口絕頂美味讓你宛如置身天堂,同時也讓你無法忘記這是生命終有時的人間。」 「越是留意大自然的季節變化,每日生活就會更豐富多變。今天跟昨天越不一樣,可以欣賞的就越多;相反的,日子千篇一律,我們就越不懂得珍惜每一天……追求當季食物讓我們更能體會到時間的流轉,這不是『貼近自然的節奏』的浪漫情懷,正確的說,應該是貼近人類生命的節奏。我們介於動物和天使之間,既不像動物只活在當下,也不像天使活在永恆的時間裡。想要聽聽跟我們的生命一同滴答流逝的時間,到菜園裡就能找到。」 「越來越多人不會做菜不是因為食譜太少,而是食譜太多。大家漸漸習慣依賴白紙黑字的指示。如果我們想復興家常料理這項技藝,依賴食譜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並不表是食譜全無用武之地……我們應該做的是鼓勵大家培養對食物的感覺,無論是否使用食譜。」 「懂得如何吃,首先就是了解人類靈肉一體的本質,因此飲食和其他事物一樣,能夠滿足心靈才是最大的快樂。懂得如何吃,就是懂得如何思考好好生活的落實方式;同時也清楚意味著,我們要具備能夠思考倫理問題的能力。懂得如何吃,就是去發現我們的飲食選擇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並勇於承擔因此產生的責任。」 「懂得如何吃既不是成為放縱欲望的享樂主義者,也不是徹底否定人類動物性的禁欲主義者。人生苦短,人終究會回歸塵土。懂得享受生命賜予我們的短暫快樂,就是欣然接受世界賜予人類的禮物。」 ──因之彷彿隨之走上一段瑰麗的思維旅程,不僅讓我們再度正向面對了這些當代飲食的大哉問,也從中得到更多面向和角度的看法與啟發,獲益良多。 《小建築》•隈研吾•五南 說來有趣,有幾位建築家,其文字著作和觀點對我的啟發與影響,明顯遠比他的建築作品大得多。隈研吾可算其一。 本書延續他長年來對「小、弱、負、自然」的建築的一系列探討,卻因探究與寫作過程中適逢311震災,使這思考於是更加深沈痛切、細緻綿密;更進一步反「「堅強合理又巨大的建築」其實「到頭來就如同空中樓閣」,反是「直接與大自然交流對話,直接依存於自然而自立的小建築」的真正踏實和諧永續: 「自然讓建築變小,而人類的智力則想把建築變大。」 「二十世紀的前半,人類拼命於擴大系統。但在二十世紀後半以後,人們開始逐漸察覺『大系統』、『大建築』並不會為人類帶來絲毫的幸福。反而把人類和世界切開,讓人類關閉在那個系統裡面。」 「現在,世界已經開始由大的東西向小的東西推移。」 ──讀之感慨萬千。事實上,不獨建築領域,此時此刻身處食安風暴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各種面向裡都正一步步陷入「大而寡頭集中」的泥淖裡苦苦掙扎、無從逃脫無從選擇? 來不來得及就此覺醒,走出追求「堅強巨大」的迷思,朝向「小而百花齊放」之路前去? 《風吹日炙》•邱德雲•遠流 沉默而充滿力量的影像,影像裡一件件渾樸卻無比優美的物事,娓娓述說的是,曾經屬於這片土地的生活的面貌與美,竟在時代和命運的播弄、在人們的輕率與遺忘下,即將消逝湮滅;與書中所提及的日本民藝復興故事互成鮮明對照。讀之感慨感傷不已。 還有機會拾回嗎?讀畢,感慨感傷之餘,也許我們都該這麼問自己。 《很多很多幸福的事》•栗原晴美•時報出版 生活裡人生裡每一過程細節點滴都認認真真專注面對後,因而豐饒收穫的無數美好。展讀之際,滿紙生香。 《Harumi的幸福家庭料理》•栗原晴美•積木 慕栗原晴美之名已久,她的食譜極直率直覺卻又精準切中美味核心,和我向來追求的家常料理樣貌非常貼近。展讀間,無數靈感不斷湧現,好生過癮! 《揉美的力量:吳蕙菁和菓子》•吳蕙菁•聯合文學 迷上日本和菓子多年,歡喜得能看到出自台灣職人之手的相關著作。書中,作者之學藝與執業過程娓娓道來同時,和菓子的門道、講究、美學以及與四時季候節令間的緊密關係也隨之歷歷展現。讀之,對和菓子的理解與戀慕遂又更多了幾分。
關於這時代裡,那些該思索與珍視的……─ 近期幾本書之讀後記&推薦語,閱讀,Yila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