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的斯里蘭卡紅茶旅行,從中部到南部茶山茶園間一路走訪,各經典產區均有踏足。然其中最是深心感動者,卻全非茶領域中耳熟能詳的名區名園名廠,而是古都Kandy東南方的Loolecondera Estate。 雖說現在提及錫蘭紅茶,一般已經極少有人著墨此處,其地理位置距離重點茶區也有一段距離;然而,事前幾經猶豫,卻仍舊在緊湊行程間硬是再擠出空檔,歷經蜿蜒曲折山間迢迢漫長顛簸跋涉抵達這裡。 原因在於,Loolecondera Estate,正是錫蘭紅茶的起源誕生地。 十九世紀中葉,原本以咖啡為主要經濟作物的斯里蘭卡,咖啡園紛遭病害襲擊,損失慘重之際;1867年,時年32歲、日後被尊稱為「錫蘭紅茶之父」的蘇格蘭人James Taylor帶著來自印度阿薩姆的茶樹苗來到Loolecondera的叢林間,和兩百多位茶園工人一起胼手胝足整地築路、闢建茶園、種下茶樹。 接著,以從印度北部習得的種茶與製茶技術為基礎,融入對當地風土氣候的獨到觀察與精準的揉捻和發酵觀點,研發開創出一系列嚴謹的製茶工序和機器;所製作出的高品質紅茶不僅一舉在錫蘭當地博得絕佳口碑,運抵倫敦後更引起廣泛注意,一舉推動當地茶業漸往鄰近以至其他區域拓展。 到了1880年代,錫蘭紅茶已能與中國和印度鼎足而立,在英國茶店裡佔有一席之地;錫蘭紅茶百多年來的輝煌年代,自此開啟。 Loolecondera Estate座落於高度900∼1400公尺間、屬中高海拔高度茶區。和其他同級茶園相似,成畦茶樹間,疏落矗立著一棵棵頎長林木,類似咖啡園的蔭下栽植,一方面涵養迴護水土、一方面稍微遮擋熱帶的炙熱驕陽。 所不同者,茶樹、林樹之外,還有碩大巨石錯落,為茶園風光平添不少嶙峋俊逸之氣。尤其越往深山高處攀登,坡度越陡峭,氣溫越沁涼,纖柔霧靄一縷縷一片片穿飄巨石畔茶樹間,仙氣悠悠,果然鍾靈毓秀所在。 我們來到茶園旁的一處山崖上,那兒,三塊形狀各異的大石前後堆疊,組合成一座樣貌渾樸的石椅,坐下來,成片坡稜起伏山谷與點綴其中的茶園就這麼開開闊闊映入眼簾。 「James Taylor Seat」──當地人為這石椅取了這樣的名字。據說當年,個性堅毅寡言的James Taylor於工作之餘最常孤身獨坐這椅,靜靜凝望眼前美景陷入沉思;藉這美景的療癒,彷彿得著能夠繼續奮戰的動力。 看過茶園,我們走入茶廠。這兒,百多年來依舊原樣持續運作著:可稱全國第一長的廠房格局不變,機器則或許曾有汰換更迭──運轉動力從水車、蒸汽機到電力……然製茶概念仍大致沿襲當年。 茶廠經理告訴我們,目前,採茶工作多在中午前完成,送達廠內後立即攤平進行萎凋,雨季約需16∼18小時、乾季則14∼16小時;待水份揮發約四到五成後,再經平揉程序,便進入Rotorvane機,30分鐘時間內歷經三次揉切、解塊以及約20分鐘的後段發酵程序,直至茶葉呈現緊緻細碎程度、轉成深褐顏色,之後以130攝氏度高溫烘乾、再做篩濾、選別、分級,我們日常飲用的紅茶樣貌便大致成形。 由於時間已晚,現場無暇提供試飲,我們直到下山後才終於嚐了Loolecondera Estate的BOPF等級茶款。 一飲入口,錫蘭中高海拔茶款特有的清洌爽勁之氣襲來,茶味濃釅、茶體扎實而充滿個性,與Uva、Nuwara Eliya等名茶相較一點未有稍遜,不負James Taylor之名。 愉悅品飲間,那巨石環抱、雲霧繚繞間,一樹樹一葉葉翠綠欲滴的茶園景象,以及古老茶廠裡時時散送著暖熱的、濃厚逼人的芬芳剎那於腦海中鼻翼裡幽幽浮現…… 正是這般茶之風土與人的優美交會,造就了這一頁歷史的開啟吧!陣陣馥郁四溢香氣裡,我由衷領會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