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和一個城市的相遇,也許只是出乎偶然。然而,在這樣未經刻意的偶然裡,竟也常常就此一見傾心,繼而,在記憶裡,清淺淺刻下幾道,難忘痕跡…… 我想,廈門和鼓浪嶼之於我,就是如此一趟,奇妙之旅。 之所以來到廈門,原是因著一場演講邀約。廈門知名的「32HOW創意院落」的主持人之一楊函憬寫了信來,一方面邀約演講和座談,一方面還殷勤建議我們多留下幾天,由他領著我們,深入體驗當地風光與美食。 當下立即就勾起了我的興趣。 說來,比之中國各大知名城市,這南方小城,雖說相較下光芒難免稍顯微弱;然而,由於位置與台灣如此接近,加之後來知曉,廈門之人口組成也和我們一樣,許多是來自福建漳州、泉州的移民;令我不禁有些好奇著,或許二者之間,在地景、語言、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應該多少有些相似處吧! 因而幾乎馬上做了決定,挪出空檔,三月初春時節,我們搭了直飛航班,往廈門而去。 五天四夜,我們在既定的演講、座談與媒體採訪行程之外,還努力把握時間到處走到處看到處嘗,而也果然不負所望,處處俯拾盡是驚艷驚喜。 當然,能夠玩得盡興,首要多虧32HOW創意院落成員們的細心安排與推薦。在地深耕多年的他們,對廈門擁有深切的熱愛和情感,特別是昔年固有的傳統物事:老城區老建築老物件老味道……,不僅院落本身就是一幢舊屋洋房予以復原修葺再利用,且更通曉這城市裡的迷人點滴,——如數家珍,引領、指點我們細細前往體驗、領略。 似中有異,常民滋味 比方,飛機才一落地,當日午餐,我們前往的是「阿矮海鮮大排檔」。大排檔是廈門當地十分常見的市井小餐館,形式和台灣的海產攤海產店類似,門口一箱箱水盆水槽裡游著活跳跳現撈海鮮,吃客先在此現挑現選了,商議了作法,再入內上桌等待享用。 烹調上則極為簡單、點到為止,基本的燙、煎、炒、炸外,最多的是「醬油水」——加上醬油等作料和蔥薑等香辛料一起同蒸,仗的全是海鮮的生猛本質本色原味,很對我的胃口。 尤其讓我興味盎然是,此地海鮮種類和台灣略有不同,不少陌生的魚、貝類,口味各見奇趣;讓我忍不住尋寶一樣的,接下來幾日,只要用餐時間有空檔,就忍不住想再找間大排檔,繼續吃吃看還有什麼沒吃過的新鮮。 還有,廈門的小吃。類型樣貌,許多看著都略覺熟悉:扁食湯、魚丸湯、牛肉湯、麵線糊、魯麵、肉粽、紅糟肉、豬心湯、海蠣煎(如我們的蚵仔煎)、海蠣餅(如我們的蚵嗲)、糯米炸(如我們的白糖粿)……,似中有異,吃來既親切又新奇。 當然也有些不盡相同的,比方沙茶麵、鴨肉粥,當地人的早餐,攤子上材料擺得多樣,從肉類到各種內臟甚至海鮮,進店前按喜好指點了,便涮燙入濃濃的湯頭或粥底,一碗裡熱熱鬧鬧地吃,營養滿點。以及,讓我戰戰兢兢嘗試的土笋凍、雞仔蛋…… ——我總愛說,一個城市裡,若能夠在市中心各角落保留下足夠豐富豐裕的古早味庶民小吃,便是能將傳統與現代、過去現在與未來交融一體的美好之城。 而廈門,便讓我看到了這一點。 還有,廈門的老城區。在32HOW裡公認最是道地廈門在地人陳發現的帶領下,我們穿街走巷,深入廈門的老城區與最具規模的舊市場「八市」。 迷人舊時貌 市場裡,人潮川流不息,多得數不清的山產海味、漬物乾貨,一落落一行行一列列一區區,看得人目不暇給;許多路邊路中小攤,看得出還保留了舊有漁牧形式,竹編簍子裡各樣雜魚、野禽齊聚,生氣活力勃勃。 離了市場,步入城區民居聚落,又是另番不同意趣,連棟成排團團簇擁著,全是年歲悠久的老房子老建物。 由於早年廈門人營生多以海外通商為主,不少長年海外奔波的富商,回歸故里時便把外地建築形式風格帶回,在廈門各處一一興建起帶著洋風氣息的房舍,使整城區洋溢著一股說不出的,似閩似洋、典麗精細中又流露南方生活閒逸之氣的獨特風情;雖說時年日久、多少顯得有些陳舊憔悴,但多了歲月風霜的沈澱靜定,更讓人望之迷醉。 尤其,這裡頭,多得是羊腸迷宮一樣彎彎曲曲狹小細窄的靜巷,緩緩行步其間,從兩側民居間不時傳出的人聲、樂聲、炒菜聲與油煙菜香氣味,晾曬著的衣服、小小雜貨鋪柑仔店、門側低矮的竹椅板凳、巷口的泡茶小攤桌几上幾盞泛著厚重茶垢的功夫茶具……,讓我頓然幾乎以為此刻已回到台南家鄉一模一樣的巷弄裡,一時間發楞著微笑了起來……
廈門,鼓浪嶼,32HOW創意院落,八市,Yila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