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只,從橫濱中華街的中國餐具店裡、一路堆堆疊疊直上天花的碗架上,隨意挑出來的碗。
標價890元日幣,買下來時,店主草草率率地只用報紙包了往塑膠袋裡一揣便塞給我,日本商店素來的層層包裹小心翼翼,一進中華街裡,似乎也隨之改換了氣氛。
這只碗,乍看的確頗是中國出身,然而,再一端詳,不知是否心理因素作祟,總覺得,這般看似渾圓卻又不全然敦厚、看似五色繽紛卻又不全然富態華麗的氣質,難免帶了點兒中日混血意味。
我覺得,橫濱中華街,不,應該說是橫濱的許多地方,都給我這樣的感覺。
作為一個東京對外港口,正面迎向各種外來事物的衝擊,橫濱,較之日本其他地方,遂而特別有了極不同的異國情調。
但這異國不僅截然不同於新宿涉谷之流的那樣前衛新穎國際視野,也迥異於我最喜歡的、自由之丘吉祥寺下北澤一帶的那種自成一格的優雅況味,橫濱的異國,不知怎的,年代似乎略略久遠些,帶有著一種淡淡的、暈黃的、舊舊的味道。
不管是山手區裡的洋人們遺留下來的舊式洋房建築,元町區令人不禁懷疑是否還停留於數十年前的獨特流行風尚,街邊角落不時可見的、時間彷彿在此凝止的老老紅茶館,甚至新橫濱拉麵博物館裡一派懷舊的面貌氣氛、門口穿著昔日制服的票務員手中的票剪永遠也不停止似地持續喀喀喀饗動著……
合而構成一種奇特的魅力,令我深深為之著迷。
雖說如此,但這異國卻依舊還是純屬日本的異國。
總覺得,日本人向來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任何外來的事事物物,到了這裡,不要多少時間,便全然改頭換面為自成一格自成系統的和風形貌;而且,較之最初源頭,往往更多了日人們素來對待所有周遭事物時所特有的、非比尋常的執著與細膩態度。
最印象深刻的是食物。
比方拉麵。在台灣掀起瘋狂執迷熱潮的這樣食物,其實最早竟來自中國,到現在,日本仍常以「中華麵」為拉麵名、不少好吃拉麵仍然出自中菜館。但對於真正熟悉中國味湯麵的我們來說,除了一樣是麵,恐怕已經難以在兩者之間找出什麼太直接聯繫了。
比方戚風蛋糕。據說早期其實是從美國傳入的這種甜點,飄洋過海來到日本後,歷經多年演變,不僅有了專屬的配方、講究、甚至蛋糕模子與工具,雲朵般細緻纖巧入口即化的滋味,完完全全日式作風日式氛圍。
至今,雖說東京都會區的甜點流風已經全然走的是歐洲式的多重材料多元口感路線,然在念舊的橫濱,一方口感素雅的戚風、一杯濃醇的深赭色紅茶,仍舊是下午茶時刻,最貼切的搭配。
而最令我驚異的,是中華街裡的「擔擔麵」。
買下了這只碗後,我刻意來到了標榜「道地」四川菜的「重慶茶樓」。
這兩年,吃膩了溫吞甜美、最合日人脾性的上海菜廣東菜後,辛辣直爽的四川菜在日本的中華料理界裡開始逐步崛起;有一位剛認識的日本朋友告訴我,他最愛的便是擔擔麵。
但這擔擔麵和我們習慣的口味可全然大相逕庭。
日本的擔擔麵,是湯麵。
吃慣了台北頂好名店城3樓「美景」小館裡辣味香味俱足、且乾爽適中不流於過度濃重黏口的好擔擔麵後,聽聞日本其實一直流傳的是這種改良式湯麵版,激起了我們必定一嚐的決心。
下午3點仍舊高朋滿座人聲鼎沸的重慶茶樓裡,操著標準北京腔華語的服務生為我們端上了這碗擔擔麵,濃稠的橘紅色湯頭包裹著細細的麵條,頂上一撮深棕色噴香的絞肉與一點點碧綠菠菜,賣相頗佳。
一入口,沒有想像中直衝腦門的辣(本來嘛!日本人的嗜辣道行比起我們可差得遠了!),雞高湯、甜麵醬與芝麻醬與辣油巧妙地組合成溫和濃醇、稍稍微有點徐徐的刺激卻不辣不麻的湯頭,配上日人最擅長的、柔軟但有咬勁的麵條,十分耐人尋味,令我不禁一口湯一口麵一氣呵成吃個精光。
如果是講究正統正宗的饕家來到這兒,必定要直斥這離經叛道的擔擔麵作法實在荒唐吧!
但我想,就像也叫「中華麵」的「拉麵」一樣,經過完完全全在地日本詮釋,其實早已經是,完全不同、卻一樣令人一見傾心的東西了。
我還曾經從書上讀過,擔擔麵可能還是味噌口味拉麵的始祖呢!
好比我的這只中華碗,帶回家後,我最喜歡用它來盛裝我自己做的私房擔擔麵,有時是乾麵版,但更多時候是湯麵版,好讓我同時回味起曾經在橫濱,這段既異國又日本的迷人回憶。
重慶茶樓 電話:045-681-0807 地址:橫濱市中區山下町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