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Karen Blixen故居博物館 (2000.06.13)

戀戀Karen Blixen故居博物館 (2000.06.13)
攝影/Yilan
〈旅遊集〉 戀戀Karen Blixen故居博物館

一張筆觸很簡單,卻十分傳神的素描。Karen Blixen的畫像,Elsa Conradt-Eberlin於1977年的作品。

畫中人雖已年華老去,然而,從她的神采、舉止、以及堅毅的神情,仍舊散發著一股,令人為之傾心神往的迷人風華

Karen Blixen是《遠離非洲》電影中的女主人翁,同時也是《芭比的盛宴》等諸多經典文學著作的作者。我在位於哥本哈根郊外的Karen Blixen故居所改建而成的博物館(Karan BlixenMuseum)裡買下了這幅畫的複製畫卡,同時,更深一層地,認識了這位絕對精彩的女子。

抵達之初,嚮導刻意先不由正門進入,反而帶著我們先漫步走向位在房宅後方的花園。

與其說這是花園,毋寧更像是一處未經太多人工造作的山林吧!據說是Karen Blixen的意思,希望大致保留下原始的自然樣貌,並在刻意的保護下,成為當地極重要的鳥類保護區。

沿著並不平整、且偶而還被斷木橫亙、野草覆蓋的小徑前行,時值北歐的初春,修長的林樹正抽長著青綠色的新芽,而星星點點著黃色與白色的雛菊的茵茵碧草,猶如一張淡雅的綠毯般整片整片漫向天際;非常非常細緻秀雅的春天景致,輕柔得彷彿一碰就要碎了也似的,對我這見慣了完全喧囂張狂的茂盛景象的熱帶人來說,每一瞥,都是難以置信的驚喜。

所以非常能夠理解Karen Blixen的主張,較之許多歐洲華宅裡慣見整齊畫一的幾何結構庭園,能夠每日每日在這樣的林子裡流連些許時間,所獲得的,必然是另一番截然兩樣的滌淨與寧謐吧!

而Karen Blixen也確乎願意在此長駐,森林盡頭的一棵老樹下,平平嵌放著一方簡單石碑,是她的埋骨之所,陽光篩過樹隙,道道斜光灑落碑上,在靜寂的、只有蟲鳥鳴聲與風吹林樹的沙沙聲裡,一點不見陰森,反而有一種女主人只是暫時在此午睡
一晌的親切感覺。

對比於廣漠的園林以及貴族出身的Karen聽說不凡的身家,房宅的規模則是出人意外地小巧。

舊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分為兩個部份,作為資料展覽之用的一翼,以圖文並列的方式,細細呈現了女作家的生平種種:包括她多才多藝多所涉獵的童年與少女生涯,包括與《遠離非洲》情節並無二致,以著全副力氣經歷著體驗著愛戀著異地的一切人事地物的多采多姿的非洲時光,包括她活得平靜卻依然有主張有個性的晚年歲月。

而博物館的另一翼,則完全保留著Karen自非洲歸來後落腳此地的起居作息原貌:佈置陳設極有品味,卻十分樸素;我想,心外的淡泊,其實往往相對反映了心內的豐足,尤其環繞住宅的周遭是這樣地富饒……

除了質感很好的老家具以及各個空間裡遍見的、Blixen的個人油畫作品外,現場特別被強調突顯出來的,還有她的花藝。我想,這應該是她晚年生活裡,唯一稱得上奢華的部份。

在冷冽苦寒、大半年都是冬季的北歐天氣裡,Karen Blixen卻依然堅持著每一天都必須有大量的新鮮花朵以為室內裝飾,且花費許多時間,親身為每一瓶花設計安排出不同的樣貌與姿態,使屋內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生機與色彩;最後,還仔仔細細地一一拍照或描繪下來,使今人仍能依著圖像重現當時景況。

或者悄悄地透露了她內在仍舊盛放著繽紛著的熱情與回憶吧!這些花朵。

所以能夠淡泊,所以能夠這樣豁然大度地真實貼近著擁抱著自然。繁華落盡,遂而得見真淳。

望著畫像裡依然帥氣而自信飽滿的身姿,以及雖已滿佈風霜痕跡卻依然靈動美麗的容顏,我有著這樣的領略。


facebook PLURK twitter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