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筆記〉
■茶裡看世界 — 序《茶的世界史》■
「說真的,你們不覺得很有趣嗎?」——義大利Verona城某個旅館裡的某個清晨早餐時分,一如往常,我在紅茶杯底先注入約1/3份量的微溫牛奶,緩緩倒入熱騰騰的濃紅茶,在氤氳升起的奶香茶氣裡,瞇眼享受這異地的一天的愉悅甦醒時,一絲奇異的想法,突地撞入我的腦海裡,遂而忍不住跟同行採訪的幾位歐洲記者提問起來:
「一般來說,就我們的理解,一個國家的日常飲食內容,多半與這塊土地上自古至今固有的農作食材脫不了關係。然而,瞧!現在我們正在享用的、你們歐洲人每天每天仰賴不可或缺的紅茶,幾百年來,卻從來不是本地土生土長、而必須遠遠從亞洲非洲遠地運送而來……」
「咱台灣自古產茶,所以茶成為我們的重要生活飲品;不產葡萄酒,所以我們幾乎並不需餐餐有酒相佐,但茶在西方,情況可完全不同了,為什麼呢?」
一時,舉座愕然,靜默半晌,才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起來。
其實我似乎是多少知道答案的。
茶,這項原本根生於中國的產物,卻在數百年間,奇妙地逐步綿延繁衍成近乎全球性的飲品,且由於發展時間的源遠流長,故而在每一國每一地,都有著個別不同的樣貌。
「茶改變了世界!」身為茶愛好者,我總愛跟周遭人如此宣稱著。
幾個世紀以來,茶觸發了東方與西方的劇烈「交流」(不管是對等的通商貿易或是不對等的武力欺凌與殖民……),點燃了歷史上兩次英荷戰爭,改寫了許多國家的日常飲食與休閒面貌,促進了航運科技的演進,主導了今日南亞各國主要農業經濟面貌,甚至引爆了美國獨立戰役的開啟……
我在這裡頭,看見了世界因相互交通往來,而在生活飲食甚至更多面向裡,所產生的種種流動變化;也看到每一地每一地裡,外來事物與既有生活間,各相逕庭各異其趣的交揉融合模式與軌跡,非常有意思。
令我不能不,越來越對這項獨特的飲料發生興趣,繼而一步一步深深沈迷執迷此間,無能自拔,成為我生活裡完全不可或缺的項目。
而在一日日從來不曾間斷的品飲之外,我還特別喜歡在旅行中,透過造訪各個茶館、茶葉專賣店,透過品味一杯一杯的茶,深入觀察環繞著茶而生的人事環境景物,同時,領略、感受、玩味咀嚼著,不同地方的不同茶風景。
也喜歡閱讀各種各樣各方各地各路專家茶人所寫的茶書,以能涉獵更多的茶知識茶見解與看寫茶談茶角度。
這其中,玉山社的這本《茶的世界史》,是我覺得頗具實用性且讀來很有趣味的一本。
作者角山榮其實並非茶的研究者或專家,而是一位歷史學者。其於行走各地求學治學之際,一方面從日常生活裡、一方面從原本專精的歷史領域中,留意到各地茶文化茶面貌的相生相異軌跡,引發了強烈的好奇,遂一意投入此中,企圖藉由各種史料的蒐集、整理、分析、考據與呈現,從歷史的角度,看茶、也看世界。
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 文化之茶——綠茶vs. 紅茶」,從歐洲人於東方發現茶開始,描述了茶在整個歐洲的從崛起到興盛,以及東方與西方之間因茶而產生的種種互動和交流過程。「第二部 商品之茶——世界市場中的日本茶」,則再度回看此書的生成國度——日本,嘗試從日本茶在走入世界市場時所面對的種種問題與挫折,具現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以及當時亞洲茶業貿易版圖的流動與發展 。
在我看來,《茶的世界史》的獨特之處,首要還是在於作者的史家身分。(雖說這樣的專長背景,使得本書難免於茶本身的專業知識上,多少出現些許深入性與正確度不足甚至誤差;而這方面,我已盡量一一舉出、並請編者於註釋部分加以補足或說明。)
說來,茶的歷史,由於關連牽涉極長遠且廣泛,因而素來在各種相關書籍中,總是不免普遍出現混沌交錯曖昧不清的狀況;遂而,史學角度出發的此書,於各種時空脈絡的組織與交互關係與過程,特別是茶在歐洲的生根與拓展等篇章,較之一般茶書來,格外顯得理路清晰內容完整;甚而解決了一些我於這類研究中所一直以來存有的疑惑。
其次,此書從日本茶之出口的立場看茶、看世界,不管是早期中國茶的強大競爭,後期如印度、錫蘭等南亞茶業興起後所帶來的全面威脅;以及在西方廣大需求下,各亞洲產茶國家間的微妙抗衡與消長,並因而衍生的種種因應與解決……;在目前國內現有的中文茶書中,算是極新鮮的一種觀看方式。
然略略遺憾的是,在閱讀此書之際,我極期待能夠看到的,有關日治時期台灣茶業景況,卻並沒有太多的描繪篇幅。
我們都知道,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政府一方面為了拓展外銷、一方面不使台灣在綠茶項目上成為日本的敵手,故刻意從印度阿薩姆引進大葉種茶樹在台灣日月潭、花蓮鶴岡一帶培植並生產紅茶,成為台灣紅茶種植的發韌先聲;之後,由於茶葉品質的優異,在世界各國間頗受肯定,甚至在1930年代,紅茶更一度超越烏龍茶,成為台灣茶業主要重心之一。
但翻遍全書,僅在敘述日人為突破既有茶葉外貿難題、故不能不開始留意印度大吉嶺的茶業榮景的這一章,於孟買領事吳大五郎所寫作的「印度內地巡迴復命書」裡,尋找到這樣一記載:「已隸屬我國版圖的台灣,同屬茶產豐富且多瘴癘之地,我們的民政官員,有必要從事當地的文化建設,振興當地的產業,建設另一個大吉嶺。」——可算是台灣茶曾一度「轉紅」這段短暫歷史的開端吧!只可惜接下來於此部分都不再有任何著墨了。
而值得一提的還有,作者於書的最後,特別提出了,西方與東方於飲茶看茶的截然兩樣態度:前者純然視之為一種飲料、一種商品,後者卻往往寄託了更多心靈的精神的觀照與哲思。
這樣的差異,雖說長久以來,在各階段往來交流的過程裡,引發了無數衝突與困境,卻也相對觸發了茶的多元化多面向發展,成為今日極其繽紛豐饒的茶風貌之所來由。
到今日,彷彿茶歷史重頭回溯,從最早的綠茶自東西傳,開啟了歐洲的百年飲茶史後;西方國家為了平抑茶的大量入超,開始在南亞殖民地種植紅茶,對既有東亞產茶國家的茶業造成打擊,卻也使西方飲茶方式在東方落腳普及;直至近期,東方風再起,東方茶藝裡所帶有的豐富人文氣質,又在此際點燃了西方人們的高度興趣,綠茶於是又成為今日的茶飲主流。
所以,茶裡茶外、東方西方無數人事時物來去,茶的歷史,還會這樣光彩熱鬧繽紛活絡走下去。
相關討論:關於紅茶∼∼
讀後心得想與Yilan分享請往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