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有。除了幾樣答謝工作夥伴這段假期裡的義氣相挺的例行伴手禮、幾瓶自家愛飲的大吟釀之外,其餘,空空如也。
「為什麼這次網站上發表的旅行圖片集中,沒有包括你買的東西呢?」面對熟識讀者的特別來信詢問,我無言以對。
其實,在完成我的第一本書、一般被定義為是一本關於戀物書寫的《Yilan’s幸福雜貨鋪》的當口,我就已經一點一點地,開始懷疑我的戀物血統也許並不純正了。
在那之前,曾經理直氣壯地相信,我當然是絕對戀物的。
比方對於美感的偏執,從小到大從未改變過,不夠美麗耐看太過斑斕花俏的器物,一律不想用不肯用。
比方我蒐集各式各樣的杯子。每每造訪我家,一打開門,映入眼簾的,必然是一整櫃頂天立地、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中式杯西式杯日式杯,每位客人都可櫃上隨意選一只,以盛裝接下來即將奉上的好茶。
比方前幾年一直在室內設計、時尚媒體工作,加之素來喜新求變的射手座個性作祟,這世界日日不斷輪番上演的新的事新的物新的牌子新的作品,每一回,都能成功激發起旺盛勃勃的新鮮感與佔有欲。
然而,曾幾何時,一年一年地,心態想法逐漸改變。首先失去興趣的,是品牌。——B&B、Kartell、Royal Copenhagen、Bernardaud、KPM、Mono、Arabia、Kahla、Menu……,曾經如數家珍、「慾望清單」上密密麻麻排了一長列的名字們,竟漸漸地開始一一覺得可有可無起來。
然後,是所謂的大師手筆、創意傑作。即便再炫目再耀眼再怎麼凌駕於想像之外,對我而言,遠不如實實在在回歸機能回歸材質回歸此器此物的本來用途本來面目的「基本款」,要來得親切踏實澄靜有情味。
尤其直到最近,再一細想,雖說還是一樣日日從櫃子上挑選不同的茶壺茶杯喝茶,然而,我的杯子們,似乎已有一年多不曾再添過新夥伴。至於不具任何實用目的的純粹裝飾品、或是生活器物以外的衣飾配件妝容什物,則早在進入這個世紀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不存在於我的任何購買慾念之內了。
是不是已經累了倦了呢?疲倦於此心在無窮物念裡不停流轉,疲倦於以有限的精力心力與居家空間追逐永遠無限的欲望……
而或者只是,進入了另一重沈潛思考階段吧!
「不管在哪一種層面上,人所真正需要的,其實常比他所有的,要少得多了。」——從很多年前,我便有著這樣的體悟。
但即使是這樣知道著,我卻始終並不曾,於是終究能夠飄然世外物外,真正能夠孑然此身無所思無所求無所牽繫負載羈絆。
那是因為,對於人世,對於「活著」、「生活著」這事,還仍舊擁有許多許多的熱情與好奇與期待與渴望。
渴望著看見更多體驗更多懂得更多,渴望著活出滋味、活出自己。
因而開始知道並相信,戀物這回事,所戀者,其實是遠遠超乎於物之外、甚至是,非關物的。
因而悄悄地、暫時停下了腳步,重新咀嚼重新思考重新尋找,多年戀物生涯之後,物之於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意義,我之戀物,到底真正戀的想要的追求的在乎的,又是什麼樣的東西。
然後這當口,讀到了李欣頻的這本《戀物百科全書》(東觀出版)。
我想欣頻是懂得的。讀完了這本書,我頓有所感。
正如此刻的我一樣,欣頻在寫作出這樣一本看似徹底華麗徹底耽溺的戀物書的同時,其實正經歷著和我一樣的心路歷程。
「旅行仍在繼續,收藏尚未停止,我體內的博物館依然索求無度。」書一開始,欣頻在她的自序裡如是說。
「我們可以生活的更簡單,如果我們可以不受廣告影響這麼深的話;我們可以過得更幸福知足,如果我們不以購物作為成就與自我滿足的方式的話。」書的最末,欣頻如是說。
遂而明瞭了,在這本書裡,欣頻將她自己、將所有的文字,化為一篇巨大的寓言。
她一邊兒,從頭至終,叨叨絮絮沈迷執迷著敘述描繪了一件又一件光怪陸離瑰麗詭奇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繽紛物事,一邊兒,氣定神閒有備而來甚至是有些狡猾地,在全書的最末,才突然「噹」地敲了一記警鐘:
「沒有了靈魂的浮士德,不論得到多少東西都不會滿足。」彷彿與自己所細細密密編織起來的這寓言之網相輝映,欣頻舉了這話,冷靜做了總結。
當戀物已成往事—序《戀物百科全書》,Yila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