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gif (30386 bytes)  

buttom.gif (986 bytes)《Yilan美食生活玩家 No.78》採買民藝舊貨,上峇里島去!? (2000.08.01)

    
攝影/Yilan
 

〈玩物集〉
 

                   採買民藝舊貨,上峇里島去!?
 

一直蠻喜歡舊的東西。 

然嚴格說起來,和不少朋友一到異地便直奔跳蚤市場大肆蒐羅採購一番其實不太一樣,我喜歡舊東西的原因,不為價格便宜,也不為搜珍獵奇,而是著迷於那種,物件上面所留存的,歲月、與人的質樸痕跡

這中間,原本令我十足傾心的,是台灣民藝

民藝這個觀念,據說起源自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西征朝鮮之際,偶然自當地農家帶回的一只茶碗。

這只影響後世日本茶道美學甚深的碗,據說只是當地平民們為著日常使用而隨手捏塑出來的器皿,並不出於任何知名藝匠之手,故形制粗糙耐用,唯一的「裝飾」,只是上頭一抹燒製時因漏上了釉藥而無心留下的粗礪圖形,一派樸實無華,卻益發耐人撫觸耐人尋味,遂成為民藝的最經典先驅。

而所謂台灣民藝,同理,指的則是台灣先民平日裡所使用的各種尋常生活器物,舉凡桌椅几櫃、杯盤碗碟、甚至農具、織品、建築元件……等均屬之,年代則約略從台灣光復前後起往前追溯,最遠可至16世紀,但主要仍以近代一兩百到數十年年間為最精華期。

我覺得,比起來自中國的古董舊貨來,或許是因著先民生活的勤樸踏實,台灣民藝多半量體厚沈、樣式簡單,無甚巧雕花飾,遂特別有著一種渾樸淳厚之氣,強悍而端莊,分外令人心折

只是,由於橫跨年代不長,物件數量有限,因此,幾乎是,還來不及蔚成一種普遍性的風氣,一般血統較純正、形式較純粹的品項,便已盡為識貨藏家們購藏殆盡。

我呢,早期仍在室內設計雜誌任職時,採訪過程中,受到幾位深好此道的藝術家與收藏者的指點,僥倖趕早收了幾件,比方手工玻璃的矮胖茶葉罐餅乾罐、上頭一點點雲淡風清釉彩花案的瓷碗瓷碟等,我用它們來插花、泡茶、儲放東西,比較起現代一律量產的居家器皿來,不盡然工整甚而略顯「粗勇」的手工氣質,十分有味道。

後來,一方面興趣日廣、荷包隨之緊縮,一方面越來越少有機會看到真正喜歡的,我的民藝蒐藏,遂漸漸中斷了好幾年。

然而,去年秋天,行旅峇里島時分,竟而讓我再一次,跌入民藝的懷抱裡。

一直覺得,峇里島真是一個奇異而不可解的地方,能夠將自然與人為,純真與世故,慵懶與熱情,質樸與奢華,簡約與豐富,粗獷與優雅,傳統與時髦……等種種原本兩相對立的物事完美地和諧交融一體。

所以,你可以在那兒找到完全頭角崢嶸、繁複已極的木雕,同時間,也可以覓獲不少素雅簡約、自然意味十足的逸品。

特別是峇里島的民藝舊貨。

在烏布區的街上信步閒遊,時不時,便可遇上一兩家展售這類物件的小店,有的店貌明亮光潔、有的則狹隘且煙塵滿佈,但只要細細搜尋,總能夠發掘出不少令人驚豔的寶貝。

兩相比較,峇里島的民藝,淳樸島民個性造就下,比起台灣民藝來,似乎更顯得原始而直接:不管是一整塊木頭硬生生鑿成的大缽、大碗、香料盒,一整塊石頭鑿成的動物食槽、置物盤,或是幾塊實木板組合成的板凳、木箱,比起當地素為人稱道的細膩手工藝品來,更加流露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直截個性,且在多年來日日摩娑日日使用下,因而隱隱然綻放著一種,溫潤生光且人文情味深長的亮澤,非常迷人。

也因此,近兩年,對於看盡繁華的歐美日人士來說,格外散發著無法抵擋的魅力,不僅相關時尚媒體成篇累牘不停介紹,號稱領先潮流的時髦家飾店裡引以為陳列主題,即連設計大師的嶄新作品裡,也經常可以嗅出幾許,峇里軌跡。

令人驚異的是,當地價格非常平易近人,常常,舊貨店桌子底櫃子腳旁挖出來好幾十年歷史的一件珍品,開價往往僅折合數百台幣;每每惹得我物欲隨之高張,——當然椅子櫃子是絕對帶不了的,但幾次拼殺下來,勉強駝回家去後,仍舊客廳玄關裡擺了一地,直花費了好些時間才一一找到地方擺設收納起來。

「我要去那裡辦嫁妝喲!」一位快結婚的好友聽了我的形容,喜不自勝地這麼向我宣佈示威著。

只是,就像一下子就奇貨可居的台灣民藝一樣,峇里島的好東西,大概也正在一點一點地徐徐減少中。而當大量製造、汰換迅速的量產生活品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最主要的器用內容,那種屬於歲月的、人的情味,或者,也將一起失落了吧!

 

Channels

美食集

美酒集

玩物集

生活風

生活書

 旅遊筆記

 廚房筆記

  怡蘭說說話

  讀友說說話

  電子報全覽

 

 

 Home

 電子報中心

 智邦生活館